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23页 |
1 药物胃肠吸收动力学 | 第14页 |
2 中药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 第14-16页 |
·概念 | 第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中药吸收渗透性和吸收转运机制的研究 | 第15页 |
·中药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 第15页 |
·中药在肠腔吸收的最适pH值和最佳吸收部位 | 第15-16页 |
3 中药配伍的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 第16-17页 |
·中药配伍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的必要性 | 第16页 |
·中药配伍的特点 | 第16-17页 |
·一个核心 | 第16页 |
·两个环境 | 第16-17页 |
·三个性质 | 第17页 |
·四个层次 | 第17页 |
4 附子与干姜配伍 | 第17-21页 |
·传统中医对附子与干姜配伍的认识 | 第17-19页 |
·附子与干姜配伍的现代实验研究 | 第19-21页 |
5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 第21-23页 |
·研究的基础 | 第21-22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实验研究 | 第23-66页 |
1 附子总生物碱的胃肠吸收研究 | 第23-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3页 |
·动物 | 第23页 |
·仪器 | 第23-24页 |
·检测条件 | 第24页 |
·实验内容 | 第24-40页 |
·大鼠胃原位灌注的吸收研究 | 第24-30页 |
·大鼠小肠原位灌注的吸收研究 | 第30-34页 |
·附子总生物碱肠不同部位吸收研究 | 第34-37页 |
·P-gp对附子总生物碱吸收的影响 | 第37-40页 |
2. 附子总生物碱与干姜挥发油配伍的胃肠吸收研究 | 第40-53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40页 |
·动物 | 第40页 |
·仪器 | 第40-41页 |
·检测条件 | 第41页 |
·实验内容 | 第41-53页 |
·大鼠胃原位灌注的吸收研究 | 第41-43页 |
·大鼠小肠原位灌注的吸收研究 | 第43-46页 |
·附子总生物碱在小肠不同部位的吸收研究 | 第46-49页 |
·P-gp对附子总生物碱吸收的影响 | 第49-53页 |
3. 附子总生物碱与干姜提取物配伍的胃肠吸收研究 | 第53-66页 |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53页 |
·动物 | 第53页 |
·仪器 | 第53-54页 |
·检测条件 | 第54页 |
·实验内容 | 第54-66页 |
·大鼠胃原位灌注的吸收研究 | 第54-56页 |
·大鼠小肠原位灌注的吸收研究 | 第56-59页 |
·在肠不同部位的吸收研究 | 第59-62页 |
·P-gp对附子总生物碱吸收的影响 | 第62-66页 |
讨论 | 第66-85页 |
1 中药组分配伍胃肠吸收动力学 | 第66-67页 |
·中药组分与组分配伍 | 第66-67页 |
·中药组分 | 第66页 |
·中药组分配伍 | 第66-67页 |
·中药组分配伍胃肠吸收动力学是中药配伍研究的重要内容 | 第67页 |
2 中药组分配伍胃肠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 第67-75页 |
·常见实验模型的选择 | 第67-69页 |
·胃在体原位灌注实验模型的选择 | 第67-68页 |
·肠在体原位灌注实验模型的选择 | 第68-69页 |
·离体肠翻转囊法的选择 | 第69页 |
·实验药物的稳定性考察及模型的建立 | 第69-74页 |
·药物的水解反应 | 第70-72页 |
·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水解反应机制及特点 | 第72-74页 |
·胃肠吸收机制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74-75页 |
3 中药组分配伍胃肠动力学研究应解决的关键环节 | 第75-85页 |
·不同的物质配伍的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 第76-77页 |
·附子总生物碱与干姜挥发油配伍的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 第76页 |
·附子总生物与干姜提取物配伍的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 第76-77页 |
·不同剂量的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 第77-78页 |
·附子总生物碱单用 | 第77-78页 |
·附子总生物碱与干姜挥发油配伍 | 第78页 |
·附子总生物碱与干姜提取物配伍 | 第78页 |
·不同吸收部位的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 第78-81页 |
·胃内的吸收 | 第78-79页 |
·肠内不同部位的吸收 | 第79-81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不同时间点在胃肠内的吸收 | 第81-83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胃肠的吸收机制 | 第83-85页 |
·P-gp抑制剂对附子总生物碱吸收的影响 | 第83-84页 |
·P-gp抑制剂对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后附子总生物碱吸收的影响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附件一:综述 | 第9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106-107页 |
附件三:申明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