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V感染百合生理生化检测及病理学观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百合概述 | 第11-13页 |
| ·百合的特征特性 | 第11页 |
| ·百合的经济价值 | 第11-12页 |
| ·我国百合的栽培历史和切花生产的现状 | 第12-13页 |
| ·百合病毒病 | 第13-17页 |
| ·百合病毒危害 | 第13页 |
| ·百合病毒防治 | 第13-15页 |
| ·百合病毒检测 | 第15-17页 |
| ·百合主要病毒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 ·百合无症病毒 | 第18-20页 |
| ·百合斑驳病毒 | 第20-21页 |
| ·黄瓜花叶病毒 | 第21-23页 |
| ·植物病毒侵染后寄主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23-25页 |
| ·病理学变化 | 第23-24页 |
| ·生理学变化 | 第24-25页 |
|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5-27页 |
| 2 百合病毒的检测及纯化 | 第27-39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7-28页 |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 ·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 ·感病百合总RNA的提取 | 第28页 |
| ·病毒RT-PCR检测 | 第28-31页 |
| ·LSV粒子纯化 | 第31-32页 |
| ·病毒粒子的观察和浓度测定 | 第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37页 |
| ·感病百合总R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 ·病毒RT-PCR检测 | 第33-34页 |
| ·二次PEG法提纯的LSV透射电镜观察 | 第34-35页 |
|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的LSV透射电镜观察 | 第35-37页 |
| ·LSV粒子的纯化 | 第37页 |
| ·讨论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3 感染LSV百合生理生化检测 | 第39-51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9-42页 |
| ·植物材料 | 第39页 |
| ·病毒接种 | 第39页 |
| ·感病植株光合生理的测定 | 第39-40页 |
| ·感病植株酶活性的测定 | 第40-42页 |
| ·实验结果 | 第42-48页 |
| ·LSV对百合叶绿素的影响 | 第42-44页 |
| ·LSV对百合光合效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 ·LSV对百合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4 感病百合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第51-56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 ·植物材料 | 第51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1页 |
| ·组织病变观察 | 第51-52页 |
| ·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 ·LSV侵染后寄主叶绿体结构的病变 | 第52-53页 |
| ·LMoV侵染后寄主叶绿体结构的病变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6页 |
| ·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附录A 论文所用DNA Marker | 第64-65页 |
| 附录B 侵染百合的病毒 | 第65-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