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艺美学论文

在探索中前行--新时期以来中国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2页
第一章 新时期以来中国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编译情况的描述第12-18页
 一、 本土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第12-15页
  (一) 国家统编与院校自编第12-14页
  (二) 集体编著与个人著述第14-15页
 二、 国外文学理论教材的译介第15-18页
  (一) 苏俄教材的借鉴与吸收第15-16页
  (二) 欧美教材的引进与参考第16-18页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中国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编撰的多维透视第18-28页
 一、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理念的多元第18-21页
  (一) 以建构宏大完备的体系为主第18-19页
  (二) 由文学理论关键词或基本问题切入第19-20页
  (三) 文本阅读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第20-21页
 二、 文学理论教材体例框架的承继与发展第21-24页
  (一) 传统框架的继承与改造第22-23页
  (二) 新型框架的创构与突破第23-24页
 三、 文学理论教材理论话语的革新第24-28页
  (一) 命题、范畴、术语的清理与新创第24-25页
  (二) 理论话语表述风格的不同第25-26页
  (三) 文学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第26-28页
第三章 新时期以来中国高校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路径思考第28-35页
 一、 优化理论内容第28-30页
  (一) 体现文艺学学科发展的新成果第28-29页
  (二) 观照文学发展的现实及趋势第29-30页
 二、 突出实践品格第30-31页
  (一) 反映文学理论课程改革的理念第30-31页
  (二)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并重第31页
 三、 开发“立体化教材”第31-33页
  (一) “平面教材”与“立体化教材”第32页
  (二) 文学理论教材“立体化”的拓展第32-33页
 四、 完善教材评价体系及监管机制第33-35页
  (一) 改变低水平重复出版现象第33页
  (二) 规范教材出版发行的渠道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附录第40-43页
后记第43-44页
个人简历第44-45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拉斯普京小说语言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下一篇: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