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成果述评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的理论阐释 | 第18-34页 |
·现代服务业概述 | 第18-25页 |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 第18-19页 |
·现代服务业的行业类别 | 第19-20页 |
·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地位 | 第20-24页 |
·“十二五”时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 第24-25页 |
·税收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 第25-27页 |
·税收影响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 第25-26页 |
·增值税和营业税税制的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的经济效应 | 第27-34页 |
·消除重复征税,减轻税收负担 | 第28-29页 |
·完善税制体系,优化税制结构 | 第29-30页 |
·改变税收增长方式,带来结构性减税 | 第30-31页 |
·深化产业分工,优化产业结构 | 第31-32页 |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 | 第32-34页 |
第3章 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的主要内容和政策精神 | 第34-40页 |
·我国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34-36页 |
·试点地区 | 第34页 |
·试点行业 | 第34-35页 |
·税制安排 | 第35页 |
·分税体制 | 第35-36页 |
·税收优惠和财政扶持政策 | 第36页 |
·我国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改革的政策精神 | 第36-40页 |
·改革出发点 | 第36-37页 |
·突破改革方向 | 第37页 |
·改革路径选择 | 第37-38页 |
·税率如何设计 | 第38页 |
·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 | 第38-40页 |
第4章 我国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 第40-49页 |
·我国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改革取得的成效 | 第40-43页 |
·初步实现了优化税制的目标 | 第40页 |
·基本体现了结构性减税的效果 | 第40-41页 |
·总体上推动了试点行业的发展 | 第41-42页 |
·有效促进了经济转型发展 | 第42-43页 |
·我国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税率档次设计较多,不利于中性作用的发挥 | 第43页 |
·一般纳税人认定的销售额标准较高,不利于消除重复征税 | 第43-44页 |
·未充分考虑到现代服务业的行业特点 | 第44-45页 |
·当前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尚未解决的问题 | 第45-49页 |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体制问题 | 第45-46页 |
·特殊行业的改革如何推进 | 第46-47页 |
·部分服务行业税负加重 | 第47-48页 |
·某些消费性服务行业价格上涨 | 第48-49页 |
第5章 继续推进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的政策建议 | 第49-57页 |
·推进下一步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的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减少税率级次,保持较低的税率和较少的税收减免 | 第49-50页 |
·降低现代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的标准 | 第50-51页 |
·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行业 | 第51-52页 |
·对特殊现代服务行业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 | 第52页 |
·推进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的配套措施 | 第52-57页 |
·实现增值税的彻底转型 | 第52-53页 |
·协调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利益关系 | 第53-55页 |
·重建地方税体系,构建地方主体税种 | 第55-56页 |
·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