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1 黄铜腐蚀与防护的研究进展 | 第12-24页 |
| ·黄铜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 第12页 |
| ·水环境下黄铜的腐蚀损坏 | 第12-17页 |
| ·水环境下黄铜的腐蚀类型 | 第12-13页 |
| ·水环境下影响黄铜腐蚀的因素 | 第13-15页 |
| ·黄铜的脱锌腐蚀机制 | 第15-16页 |
| ·抑制黄铜脱锌腐蚀的方法 | 第16-17页 |
| ·黄铜表面缓蚀功能膜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稀土转化膜 | 第17-18页 |
| ·自组装硅烷膜 | 第18-20页 |
| ·量子化学方法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纳米粒子掺杂改性技术的应用 | 第21页 |
| ·论文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 ·选题意义 | 第21-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4-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 ·测试与方法 | 第25-30页 |
| ·基体预处理 | 第25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25-26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6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26页 |
| ·表面能谱分析(EDS) | 第26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26-27页 |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7页 |
| ·原子吸收光谱(AAS) | 第27-30页 |
| 3 稀土镧转化膜的制备及在模拟雨水中的腐蚀行为 | 第30-55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 ·转化膜的制备 | 第31页 |
| ·模拟雨水配制 | 第31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31页 |
| ·腐蚀失重测量 | 第31-32页 |
| ·物理性能表征 | 第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40页 |
| ·极化曲线 | 第32-36页 |
| ·交流阻抗 | 第36-37页 |
| ·成膜过程E-t曲线 | 第37-38页 |
| ·物理表征 | 第38-40页 |
| ·讨论 | 第40-45页 |
| ·稀土La盐与BTAH的缓蚀协同作用 | 第40-41页 |
| ·转化膜沉积机理及局部pH值计算 | 第41-43页 |
| ·稀土镧转化膜耐腐蚀机理 | 第43-45页 |
| ·稀土镧转化膜在模拟雨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 第45-53页 |
| ·溶解于雨水中的铜离子浓度-铜的溶解速率 | 第45页 |
| ·模拟雨水pH的影响 | 第45-48页 |
| ·模拟雨水中主要侵蚀性阴离子的影响 | 第48-49页 |
| ·腐蚀动力学分析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4 纳米La_2O_3掺杂稀土镧转化膜的电化学辅助沉积 | 第55-80页 |
| ·引言 | 第55-5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 ·纳米La_2O_3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56页 |
| ·转化膜的制备 | 第56-57页 |
| ·转化膜的表征 | 第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78页 |
| ·纳米La_2O_3颗粒的性能 | 第57-59页 |
| ·纳米La_2O_3颗粒掺杂量的影响 | 第59-62页 |
| ·沉积电位的影响 | 第62-66页 |
| ·沉积时间的影响 | 第66-68页 |
| ·转化膜的电化学辅助沉积机制讨论 | 第68-69页 |
| ·转化膜在含Cl~-溶液中的腐蚀过程 | 第69-78页 |
| ·转化膜在含Cl~-溶液中的腐蚀控制因素 | 第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5 黄铜表面自组装硅烷膜的研究 | 第80-114页 |
| ·引言 | 第80-81页 |
| ·实验部分 | 第81-82页 |
| ·硅烷溶液的配制 | 第81页 |
| ·自组装硅烷膜的制备 | 第81页 |
| ·自组装硅烷膜的表征 | 第81页 |
| ·量子化学计算 | 第81-8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2-111页 |
| ·硅烷种类的影响 | 第82-85页 |
| ·硅烷膜的表面自由能分析 | 第85-88页 |
| ·硅烷浓度的影响 | 第88-95页 |
| ·吸附模型的验证及探讨 | 第95-97页 |
| ·组装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分析 | 第97页 |
| ·工艺条件研究 | 第97-101页 |
| ·成膜与耐蚀机理探讨 | 第101-106页 |
| ·量子化学计算 | 第106-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4页 |
| 6 纳米La_2O_3掺杂PropS-SH自组装硅烷膜的研究 | 第114-137页 |
| ·引言 | 第114-115页 |
| ·实验部分 | 第115页 |
| ·硅烷溶液配制 | 第115页 |
| ·样品制备 | 第115页 |
| ·样品表征 | 第11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35页 |
| ·纳米La_2O_3颗粒掺杂量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 ·界面作用分析 | 第117-119页 |
| ·成膜机制探讨 | 第119-125页 |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125-126页 |
| ·耐腐蚀性分析 | 第126-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 7 天然海水介质中缓蚀功能膜对黄铜脱锌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137-147页 |
| ·前言 | 第137页 |
| ·试样制备与方法 | 第137-139页 |
| ·测试溶液 | 第137页 |
| ·试样的制备 | 第137-1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38-139页 |
| ·实验结果 | 第139-145页 |
| ·极化曲线 | 第139-141页 |
| ·扫描电镜及表面能谱分析 | 第141-144页 |
| ·原子吸收光谱(AAS)测定 | 第144-145页 |
| ·讨论 | 第145-1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47-149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149-1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0-1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16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61-163页 |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63-164页 |
| 致谢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