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0页 |
·玉米产量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10-11页 |
·玉米粒重与产量的关系 | 第11页 |
·玉米穗粒重、百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作物QTL定位原理与方法 | 第14-19页 |
·常用分子标记类型 | 第15-16页 |
·QTL作图群体 | 第16页 |
·QTL作图方法 | 第16-19页 |
·QTL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LD作图(linkage disequilibrium,LD) | 第19页 |
·QTL上位性分析 | 第19-20页 |
·条件QTL分析 | 第20页 |
·多性状联合分析 | 第20-21页 |
·加密标记 | 第21-23页 |
·QTL精细定位 | 第23-24页 |
·QTL定位的应用 | 第24-27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4-25页 |
·比较基因组学 | 第25页 |
·QTL图位克隆 | 第25-26页 |
·其他 | 第26-27页 |
·目前已克隆作物QTL | 第27页 |
·研究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玉米穗粒重、百粒重QTL分析 | 第30-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实验群体构建 | 第30页 |
·田间试验设计与表型鉴定 | 第30-31页 |
·基因型鉴定 | 第31-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36页 |
·遗传图谱构建 | 第36-38页 |
·单环境QTL作图 | 第38-42页 |
·联合环境QTL作图 | 第42-43页 |
·标记加密 | 第43-46页 |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6-51页 |
·玉米穗粒重、百粒重QTL定位比较 | 第46-47页 |
·QTL与环境互作及QTL的稳定性 | 第47-48页 |
·利用2种作图方法定位结果的比较 | 第48-49页 |
·主要QTL位点包含的基因 | 第49页 |
·标记加密 | 第49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