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耐辐射奇球菌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以及两个新种的多相分类鉴定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51页
   ·耐辐射奇球菌的研究进展第15-30页
     ·耐辐射奇球菌的基本特性第15-21页
     ·耐辐射奇球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第21页
     ·耐辐射奇球菌极端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第21-30页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第30-40页
     ·类胡萝卜素功能研究进展第32-35页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第35-40页
   ·微生物多相分类鉴定技术第40-49页
     ·表型研究方法第41-47页
     ·遗传型研究方法第47-49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49-51页
第二章 耐辐射奇球菌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定向突变及其功能分析第51-74页
   ·前言第51-53页
   ·材料与方法第53-61页
     ·材料第53-54页
     ·方法第54-61页
   ·结果第61-71页
     ·crtB、crtI、crtLm、crt0基因内部序列的PCR扩增第61-63页
     ·重组载体的构建与鉴定第63-65页
     ·D.radiodurans R1类胡萝卜素合成缺陷菌株的构建与鉴定第65-66页
     ·D.radiodurans R1野生株与突变菌株的类胡萝卜素组分分析第66-67页
     ·D.radiodurans R1野生株与无色突变株的抗性比较第67-68页
     ·ESR检测耐辐射奇球菌合成的类胡萝卜素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第68-71页
   ·讨论第71-74页
第三章 耐辐射奇球菌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第74-90页
   ·前言第74-77页
   ·材料与方法第77-83页
     ·材料第77-78页
     ·方法第78-83页
   ·结果第83-87页
     ·crtB、crtI及crt0基因的PCR扩增第83页
     ·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的连接、转化及鉴定第83-84页
     ·pUC18和pET-28a(+)载体的双酶切及回收第84-85页
     ·双酶切的基因片段与线性化载体的连接、转化及鉴定第85-86页
     ·crt0基因在E. coli BL21(DE3)中的诱导表达第86-87页
     ·crtB及crtI基因在E. coli DH5α中的诱导表达第87页
   ·讨论第87-90页
第四章 新疆土壤样品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第90-106页
   ·前言第90页
   ·材料与方法第90-97页
     ·材料第90-93页
     ·方法第93-97页
   ·结果第97-104页
     ·菌株的分离第97-98页
     ·菌株的纯化第98-99页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99-101页
     ·Biolog自动鉴定系统检测碳源的利用第101-103页
     ·其它生理生化实验第103页
     ·全细胞脂肪酸组分检测第103-104页
   ·讨论第104-106页
第五章 两个新种的多相分类学研究第106-129页
   ·前言第106页
   ·材料与方法第106-115页
     ·材料第106-109页
     ·方法第109-115页
   ·结果第115-127页
     ·菌株X14-1~T和X19-1的鉴定第115-120页
       ·形态特征第115-116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116-117页
       ·生理生化特性第117-119页
       ·化学分类特征第119-120页
       ·DNA G+C含量测定第120页
       ·DNA-DNA分子杂交第120页
     ·ZLB-3~T的鉴定第120-127页
       ·形态特征第120-121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121-122页
       ·生理生化特性第122-124页
       ·化学分类特征第124-126页
       ·DNA G+C含量测定第126-127页
   ·讨论第127-129页
总结与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6页
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分子拥挤环境中朊蛋白错误折叠机制研究
下一篇:新疆与西藏地区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四个潜在新种的多相分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