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盈余管理及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债务重组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债务重组准则的主要变化点及其影响 | 第17-23页 |
·债务重组准则的主要变化点 | 第17-18页 |
·债务重组定义的变化 | 第17页 |
·债务重组方式的变化 | 第17页 |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变化 | 第17-18页 |
·债务重组披露要求的变化 | 第18页 |
·债务重组计量模式的变化 | 第18页 |
·债务重组准则变化的经济后果 | 第18-19页 |
·债务重组界定范围变化的经济后果 | 第18页 |
·债务重组收益归属变化的经济后果 | 第18-19页 |
·债务重组收益计量变化的经济后果 | 第19页 |
·债务重组准则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19-23页 |
第3章 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 第23-29页 |
·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目标 | 第23-24页 |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涵义 | 第23页 |
·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目标 | 第23-24页 |
·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 | 第24-25页 |
·债务重组内部控制的风险 | 第24页 |
·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要点 | 第24-25页 |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整体框架 | 第25-29页 |
·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 | 第25-26页 |
·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原则 | 第26页 |
·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 | 第26-28页 |
·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程序 | 第28页 |
·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 第28-29页 |
第4章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证分析 | 第29-40页 |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0页 |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 第30-33页 |
·变量定义 | 第30-31页 |
·模型设定 | 第31-33页 |
·描述性统计与实证结果 | 第33-40页 |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6页 |
·回归模型分析 | 第36-38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0-43页 |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政策建议 | 第40-42页 |
·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重要性的认识 | 第40页 |
·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 第40-41页 |
·加强债务重组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41页 |
·明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追究制 | 第41-42页 |
·研究局限性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