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 ·概述 | 第9-10页 |
| ·钴矿物 | 第9-10页 |
| ·钴的用途 | 第10页 |
| ·钴的重要化合物 | 第10-13页 |
| ·钴的氧化物 | 第10-11页 |
| ·钴的氢氧化物 | 第11页 |
| ·钴的盐类 | 第11-13页 |
| ·钴氨络合物 | 第13页 |
| ·钴的生产方法 | 第13-20页 |
| ·钴生产方法概述 | 第13-14页 |
| ·钴硫精矿提钴工艺 | 第14-16页 |
| ·砷钴矿提钴工艺 | 第16-17页 |
| ·以水淬富钴琉为原料生产氧化钻工艺 | 第17-18页 |
| ·以镍精炼钴渣为原料可溶阳极电解法生产电钻工艺 | 第18-19页 |
| ·以镍系统钴渣为原料溶剂萃取除杂生产电钻工艺 | 第19页 |
| ·以含钴合金废料为原料提钻 | 第19-20页 |
| ·我国钴湿法冶金的发展 | 第20-22页 |
| ·我国钴湿法冶金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 ·我国钴湿法冶金的发展方向 | 第21-2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 | 第22-25页 |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与方法 | 第25-29页 |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25-26页 |
| ·钴铜矿原料 | 第25页 |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 ·实验设备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浸出实验 | 第26页 |
| ·蒸氨及净化等实验 | 第26-27页 |
| ·分析与检测方法 | 第27-29页 |
| ·化学分析 | 第27-28页 |
| ·浸出液含铜的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其它元素的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原矿XRD检测分析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实验原理 | 第29-39页 |
| ·浸出原理 | 第29-34页 |
| ·配合物 | 第29-33页 |
| ·还原剂 | 第33-34页 |
| ·磷酸盐除杂 | 第34-35页 |
| ·蒸氨 | 第35页 |
| ·溶剂萃取 | 第35-36页 |
| ·离子交换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浸出实验 | 第39-54页 |
| ·探索实验 | 第39-42页 |
| ·不同铵盐浸出对比实验 | 第39页 |
| ·加与不加还原剂浸出对比实验 | 第39-40页 |
| ·不同还原剂浸出对比实验 | 第40-41页 |
| ·常压与加压浸出对比实验 | 第41页 |
| ·不同氨铵比(NH_3/NH~(4+))与氧化还原电位(ORP)、pH关系 | 第41-42页 |
| ·正交试验 | 第42-46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 ·还原剂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4页 |
| ·氨铵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总氨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5页 |
| ·交实验小结 | 第45-46页 |
| ·补充实验与讨论 | 第46-50页 |
|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矿粒度大小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8页 |
| ·温度与压力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验证实验 | 第49-50页 |
| ·两段浸出实验 | 第50-52页 |
| ·减少还原剂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两段浸出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蒸氨及浸出液除杂、萃取等探索实验 | 第54-60页 |
| ·蒸氨 | 第54-55页 |
| ·蒸氨实验 | 第54-55页 |
| ·蒸馏冷凝液与残液返回浸出实验 | 第55页 |
| ·净化除杂探索实验 | 第55-56页 |
| ·P204除杂与P507萃钻探索实验 | 第56页 |
| ·离子交换探索实验与讨论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六章 三废处理 | 第60-62页 |
| ·废渣 | 第60-61页 |
| ·废水 | 第61页 |
| ·废气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