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桥交错并联和谐振技术的车载充电机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APFC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软开关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本论文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车载充电机的整体结构 | 第14-32页 |
| ·车载充电机的基本技术要求 | 第14-18页 |
| ·动力电池 | 第15-17页 |
| ·标准要求 | 第17页 |
| ·车载充电机基本技术指标 | 第17-18页 |
| ·主流拓扑分析 | 第18-31页 |
| ·前级功率因数校正器 | 第20-25页 |
| ·后级DC/DC变换器 | 第25-29页 |
| ·不同结构对比 | 第29-31页 |
| ·课题研究步骤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基于无桥交错并联的前级APFC研究 | 第32-47页 |
| ·前级APFC的要求 | 第32-33页 |
| ·BOOST型APFC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 | 第33-35页 |
| ·新型APFC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35-41页 |
| ·图腾式无桥拓扑 | 第35-37页 |
| ·交错并联拓扑 | 第37-39页 |
| ·无桥与交错并联的结合 | 第39-41页 |
| ·新型APFC设计 | 第41-46页 |
| ·主电路参数 | 第42-44页 |
| ·控制系统 | 第44-46页 |
| ·难点分析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基于LLC谐振的后级DC/DC研究 | 第47-62页 |
| ·后级DC/DC变换器的要求 | 第47-48页 |
| ·LLC谐振变换器原理与特性 | 第48-56页 |
| ·LLC的原理与分析 | 第48-55页 |
| ·LLC的直流工作特性 | 第55-56页 |
| ·LLC谐振变换器优点 | 第56页 |
| ·LLC谐振变换器设计 | 第56-60页 |
| ·主电路参数 | 第57-58页 |
| ·控制系统 | 第58-60页 |
| ·难点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电路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62-84页 |
| ·前级APFC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62-72页 |
| ·平均电流控制模块设计 | 第62-64页 |
| ·驱动模块设计 | 第64-66页 |
| ·前级APFC的系统仿真 | 第66-72页 |
| ·后级DC/DC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2-83页 |
| ·驱动模块设计与仿真 | 第72-73页 |
| ·控制模块设计与仿真 | 第73-74页 |
| ·后级DC/DC的系统仿真 | 第74-83页 |
| ·仿真结论 | 第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