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国内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10-13页 |
·国外的文献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政府投资与产能过剩的一般分析 | 第18-3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政府投资 | 第18-19页 |
·重复建设 | 第19-20页 |
·生产过剩与产能过剩 | 第20页 |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 | 第20-21页 |
·政府投资冲动下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 | 第21-27页 |
·财政分权、官员晋升制度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 第21-24页 |
·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下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 | 第24-27页 |
·产能过剩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 | 第27-31页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含义与途径 | 第27-28页 |
·产能过剩对需求结构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产能过剩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 第29页 |
·产能过剩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第29-31页 |
3 我国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的实证分析 | 第31-55页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的演变过程 | 第31-32页 |
·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考察(1997-2003) | 第32-34页 |
·产能过剩产生的背景和特征 | 第32-33页 |
·产能过剩的成因:积极财政政策下的重复建设 | 第33-34页 |
·全球经济危机时期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考察(2008-2011) | 第34-36页 |
·产能过剩产生的背景和特征 | 第34-35页 |
·产能过剩的成因: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下的重复建设 | 第35-36页 |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 第36-40页 |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措施与效果比较 | 第36-37页 |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对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固化 | 第37-40页 |
·我国政府投资效率与产业结构趋同化的经验分析 | 第40-55页 |
·我国政府投资效率的计量检验 | 第40-47页 |
·地方政府投资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化的计量检验 | 第47-55页 |
4 国外治理产能过剩的实践:比较与借鉴 | 第55-60页 |
·美国的产能过剩与应对措施 | 第55-56页 |
·日本的产能过剩与应对措施 | 第56-58页 |
·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58-60页 |
5 抑制产能过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金融对策 | 第60-70页 |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明确政府投资范围 | 第60-62页 |
·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资源配置边界 | 第60-61页 |
·按照公共财政的职能规范政府投资领域 | 第61页 |
·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权责统一的投资机制 | 第61-62页 |
·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有效治理地方政府重复建设 | 第62-65页 |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投资事权与财权 | 第62-63页 |
·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制度 | 第63-64页 |
·建立科学透明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64-65页 |
·出台抑制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 | 第65-66页 |
·建立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的财政支出政策 | 第65页 |
·优化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的税收体系 | 第65-66页 |
·建立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 第66-68页 |
·建立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支出政策 | 第66-67页 |
·优化扶持新兴产业的税收体系 | 第67-68页 |
·制定抑制产能过剩、治理重复建设的金融政策 | 第68-70页 |
·实行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 | 第68-69页 |
·发挥利率杠杆的产业导向作用 | 第69页 |
·加强财政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协调配合作用 | 第69-70页 |
6 相关配套措施 | 第70-74页 |
·完善治理产能过剩的法律手段 | 第70-71页 |
·明晰我国的土地产权 | 第70页 |
·加大相关部门执法力度 | 第70-71页 |
·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 第71-72页 |
·严格市场准入标准 | 第71页 |
·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 第71-72页 |
·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 第72页 |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 | 第72页 |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72页 |
·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 第72-74页 |
·健全民营企业人才保障体系 | 第72-73页 |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