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中国老龄化问题严重 | 第10页 |
1.1.2 农村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变迁 | 第10页 |
1.1.3 国家对养老环境的重视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4.1 国外适老化设施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4.2 国内适老化设施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4.3 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6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1.6.1 文章创新点 | 第17-18页 |
1.6.2 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农村民办养老机构与适老化设施的概念界定及作用意义 | 第19-24页 |
2.1 养老机构 | 第19-21页 |
2.1.1 养老机构定义 | 第19页 |
2.1.2 养老机构分类 | 第19页 |
2.1.3 民办养老机构 | 第19-20页 |
2.1.4 建设意义和价值 | 第20-21页 |
2.2 适老化设施 | 第21-22页 |
2.2.1 适老化设施定义 | 第21-22页 |
2.2.2 适老化设施分类 | 第22页 |
2.2.3 适老化设施作用和设计意义 | 第22页 |
2.3 农村养老机构适老化设施的职能 | 第22-24页 |
2.3.1 使用功能 | 第22-23页 |
2.3.2 空间划分功能 | 第23-24页 |
第3章 国内外农村民办养老机构适老化设施案例分析 | 第24-28页 |
3.1 国外农村民办养老机构案例分析 | 第24-25页 |
3.1.1 美国民办养老机构 | 第24页 |
3.1.2 日本民办养老机构 | 第24页 |
3.1.3 德国民办养老机构 | 第24-25页 |
3.2 国内农村养老机构适老化设施设计现状 | 第25-26页 |
3.2.1 石家庄市留营老年公寓 | 第25页 |
3.2.2 南京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心 | 第25-26页 |
3.2.3 启东市大兴镇老年关爱之家 | 第2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4章 农村民办养老设施的分类和设计要素 | 第28-34页 |
4.1 农村民办养老机构和适老化设施的关系 | 第28页 |
4.1.1 适老化设施是农村民办养老机构的一部分 | 第28页 |
4.1.2 适老化设施是维持农村民办养老机构良性发展的关键要素 | 第28页 |
4.2 农村民办养老机构适老化设施属性分类 | 第28-29页 |
4.2.1 区域空间属性分类 | 第28-29页 |
4.2.2 人文需求属性分类 | 第29页 |
4.3 农村民办养老机构适老化设施设计要素分析 | 第29-33页 |
4.3.1 色彩要素 | 第30-31页 |
4.3.2 造型要素 | 第31页 |
4.3.3 材料要素 | 第31-32页 |
4.3.4 空间尺度要素 | 第32-3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农村民办养老机构适老化设施设计原则与方法 | 第34-41页 |
5.1 农村民办养老机构适老化设施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5.1.1 无障碍原则 | 第34页 |
5.1.2 安全性原则 | 第34页 |
5.1.3 易操作原则 | 第34页 |
5.1.4 宜交往原则 | 第34-35页 |
5.1.5 易识别原则 | 第35页 |
5.2 农村民办养老机构适老化设施设计方法 | 第35-40页 |
5.2.1 需求挖掘与设施功能确定 | 第35-39页 |
5.2.2 农村民办养老机构适老化设施设计步骤 | 第39-4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6章 惠和益寿托老院适老化设施设计实践 | 第41-67页 |
6.1 惠和益寿托老院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6.1.1 启东市惠和益寿托老院概述 | 第41页 |
6.1.2 启东市惠和益寿托老院政策条件 | 第41-42页 |
6.2 惠和益寿托老院适老化设施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 第42-52页 |
6.2.1 用户调研 | 第42-49页 |
6.2.2 实地调研 | 第49-51页 |
6.2.3 启东市惠和益寿托老院适老化设施现存问题 | 第51-52页 |
6.3 适老化设施设计定位 | 第52-55页 |
6.3.1 适老化设施功能定位 | 第52页 |
6.3.2 适老化设施造型定位 | 第52-53页 |
6.3.3 适老化设施人机关系 | 第53-55页 |
6.4 适老化设施位置与类别确定 | 第55-56页 |
6.4.1 适老化设施类别确定 | 第55页 |
6.4.2 适老化设施的放置区域 | 第55-56页 |
6.5 适老化设施设计 | 第56-65页 |
6.5.1 典型适老化设施——健身设施 | 第56-61页 |
6.5.2 典型适老化设施——休息设施 | 第61-65页 |
6.6 设计评价 | 第65页 |
6.7 本章小节 | 第65-67页 |
第7章 结语 | 第67-6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7.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68-69页 |
7.2.1 研究局限性 | 第68页 |
7.2.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1 | 第73-74页 |
附录2 | 第74-77页 |
附录3 | 第77-78页 |
附录4 | 第78-80页 |
附录5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