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24页 |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9-1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20页 |
三、 史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四、 研究思路及创新 | 第22-24页 |
第一章 晚清南京城市发展概述 | 第24-44页 |
第一节 城市社会概况 | 第24-28页 |
第二节 城市经济概况 | 第28-37页 |
第三节 城市交通概况 | 第37-44页 |
第二章 市内铁路的运营(1907-1937) | 第44-79页 |
第一节 市内铁路的发展脉络 | 第44-49页 |
第二节 市内铁路的管理 | 第49-63页 |
一、 组织管理 | 第49-53页 |
二、 设备管理 | 第53-63页 |
第三节 市内铁路的经营 | 第63-79页 |
一、 行车概况 | 第63-66页 |
二、 票制变迁 | 第66-68页 |
三、 事业拓展 | 第68-72页 |
四、 营业收支 | 第72-79页 |
第三章 公共汽车业的运营(1918-1937) | 第79-171页 |
第一节 道路建设的推进 | 第79-89页 |
第二节 公共汽车各公司的经营 | 第89-104页 |
一、 定都前步履维艰 | 第89-92页 |
二、 定都后稳步发展 | 第92-104页 |
第三节 中国公共汽车业翘楚:江南公司个案研究 | 第104-157页 |
一、 股本与结构 | 第106-110页 |
二、 组织与管理 | 第110-130页 |
三、 经营与财务 | 第130-157页 |
第四节 公共汽车业面临的挑战 | 第157-171页 |
一、 在公共汽车与电车间抉择 | 第157-166页 |
二、 经营环境的阙失 | 第166-171页 |
第四章 公共交通其他工具的运营(1910-1937) | 第171-207页 |
第一节 出租汽车业的经营 | 第171-180页 |
第二节 人力车业的经营 | 第180-200页 |
第三节 马车业的经营 | 第200-207页 |
第五章 公共交通与城市化进程 | 第207-335页 |
第一节 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口 | 第207-239页 |
一、 人口变迁及籍因 | 第208-216页 |
二、 公共交通与人口互动 | 第216-239页 |
第二节 公共交通与城市财政 | 第239-264页 |
一、 城市财政收支 | 第240-249页 |
二、 车捐管理与财政收入 | 第249-264页 |
第三节 公共交通与城市管理 | 第264-297页 |
一、 交通法规建设 | 第264-267页 |
二、 营业车辆管理 | 第267-281页 |
三、 从业人员训验 | 第281-289页 |
四、 交通设备改进 | 第289-297页 |
第五节 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活 | 第297-335页 |
一、 时间观念的转变 | 第297-305页 |
二、 城市意识的成长 | 第305-329页 |
三、 生活质量的提升 | 第329-335页 |
结语 | 第335-349页 |
一、 南京与国内城市公共交通业的类比 | 第335-341页 |
二、 城市中的博弈论:公共交通工具之间角力 | 第341-347页 |
三、 公共交通与城市化结局 | 第347-349页 |
附录 | 第349-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357-3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367-368页 |
致谢 | 第3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