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创新与评价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7页 |
·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城市病”与生态城市 | 第9-10页 |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 | 第10-12页 |
·低碳生态城市的提出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与本文研究空间 | 第12-31页 |
·国外低碳生态城市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现状 | 第15-21页 |
·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国内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现状 | 第23-25页 |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和实践现状 | 第25-28页 |
·研究现状述评与本文研究空间 | 第28-3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1-32页 |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2-35页 |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论文结构和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第二章 低碳生态城市理论研究 | 第37-53页 |
·低碳生态城市的学科和理论基础 | 第37-47页 |
·学科和理论基础框架 | 第37-38页 |
·学科基础简介 | 第38-43页 |
·基础理论简介 | 第43-47页 |
·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47-50页 |
·低碳生态城市概念辨析 | 第47-48页 |
·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 | 第48-50页 |
·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选择 | 第50-52页 |
·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 第50-51页 |
·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模式选择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善治理念下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创新研究 | 第53-68页 |
·善治的概念及其拓展 | 第53-55页 |
·善治的概念 | 第53-54页 |
·善治概念的拓展 | 第54-55页 |
·善治理念下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创新 | 第55-67页 |
·过程哲学及其应用 | 第55-57页 |
·善治理念下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创新 | 第57-58页 |
·善治主体嵌入过程创新研究 | 第58-60页 |
·善治客体发展过程创新研究 | 第60-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低碳生态城市三维目标—过程评价研究 | 第68-102页 |
·低碳生态城市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 | 第68-70页 |
·低碳生态城市复杂性分析 | 第68-69页 |
·低碳生态城市三维空间结构模型 | 第69-70页 |
·低碳生态城市三维目标—过程评价模型 | 第70-77页 |
·低碳生态城市三维目标评价 | 第71-72页 |
·低碳生态城市过程评价 | 第72-74页 |
·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结果分级与应用 | 第74-75页 |
·基于 GM(1,1)模型的低碳生态城市可达方程 | 第75-77页 |
·低碳生态城市三维目标—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77-100页 |
·指标体系的意义和功能 | 第77-78页 |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78-81页 |
·指标框架构建 | 第81-82页 |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 | 第82-88页 |
·定量评价标准值确定 | 第88-89页 |
·定量指标评价值计算 | 第89-91页 |
·定量指标权重设定 | 第91-97页 |
·区域协调发展定性评价指标研究 | 第97-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基于天津市的评价实例研究 | 第102-117页 |
·天津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概括 | 第102-104页 |
·天津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历程 | 第102-103页 |
·天津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现状 | 第103-104页 |
·天津低碳生态城市三维目标—过程评价 | 第104-116页 |
·定量评价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04-114页 |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3页 |
·研究结论 | 第117-11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19-121页 |
·研究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7-138页 |
附录 | 第138-178页 |
致谢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