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 1 S-腺苷蛋氨酸简介 | 第8-12页 |
| ·S-腺苷甲硫氨酸的代谢及生理功能 | 第8-9页 |
| ·S-腺苷蛋氨酸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 第9-10页 |
| ·S-腺苷蛋氨酸的生产方法 | 第10-11页 |
| ·S-腺苷蛋氨酸的分离纯化 | 第11-12页 |
| ·S-腺苷蛋氨酸稳定性盐的制备 | 第12页 |
| 2 固定化 | 第12-14页 |
| ·固定化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固定化的分类 | 第13页 |
| ·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 第13-14页 |
| 3 S-腺苷蛋氨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页 |
| 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酵母菌细胞的固定化条件研究 | 第16-24页 |
| 前言 | 第1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页 |
| ·菌株 | 第16页 |
| ·培养基 | 第16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 ·固定化对毕赤酵母菌产ATP的研究 | 第16-18页 |
| ·固定化酵母菌细胞发酵产ATP能力的研究 | 第1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23页 |
| ·酵母菌细胞固定化条件的研究 | 第18-21页 |
| ·固定化酵母菌细胞发酵产ATP能力的研究 | 第21-23页 |
| 4 讨论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产L-甲硫氨酸菌的选育 | 第24-28页 |
| 前言 | 第24页 |
| 1 材料 | 第24页 |
| ·菌株:Ecoli(大肠杆菌),江西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保藏 | 第24页 |
| ·培养基 | 第24页 |
| 2 方法 | 第24-25页 |
| ·L-甲硫氨酸的测定 | 第24页 |
| ·抗甲硫氨酸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的选育 | 第24-25页 |
| ·诱变剂剂量的确定及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25页 |
| ·致死率 | 第25页 |
| ·高产菌株的稳定性检验 | 第25页 |
| 3 结果 | 第25-26页 |
| ·L-甲硫氨酸的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页 |
| ·照射时间的确定 | 第25-26页 |
| ·高产菌株稳定性的检验 | 第26页 |
| 4 小结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摇床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28-34页 |
| 前言 | 第28页 |
| 1 材料 | 第28页 |
| ·材料 | 第28页 |
| ·培养基 | 第28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SAM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28页 |
| ·固定化细胞颗粒发酵培养基成分的优化 | 第28-29页 |
| ·正交试验优化混合菌固定化颗粒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 第2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 ·SAM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30页 |
| ·pH的优化 | 第30页 |
| ·碳源的优化 | 第30-31页 |
| ·氮源的优化 | 第31-32页 |
| ·正交实验 | 第32页 |
| ·不同混合比例的固定化颗粒对发酵生产SAM的影响 | 第32-33页 |
| 4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SAM提取纯化工艺的初探 | 第34-39页 |
| 前言 | 第34页 |
| 1 材料 | 第34页 |
| ·材料 | 第34页 |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SAM的提取 | 第34页 |
|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 第34页 |
| ·离子交换树脂容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 ·洗脱条件的确定 | 第35页 |
| ·SAM稳定性盐的制备 | 第3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取 | 第35页 |
| ·解析条件的确定 | 第35-37页 |
| ·甲醇用量和SAM浓度对SAM硫酸盐结晶沉淀的影响 | 第37页 |
| ·SAM对甲苯磺酸硫酸双盐的制备 | 第37页 |
| ·SAM对甲苯磺酸硫酸双盐的产量及产率 | 第37-38页 |
| 4 讨论 | 第38-39页 |
| 第六章 展望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