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论 | 第7-12页 |
(一)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关于“日本国民性”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四) 日本国民性和侵华战争的关系概述 | 第10-12页 |
一、地缘因素:刺激日本国民产生支持侵华战争的危机意识 | 第12-21页 |
(一) 危机意识的含义 | 第12页 |
(二) 日本国民产生强烈的危机意识的根源 | 第12-16页 |
1. 自然环境恶劣造成的影响 | 第12-13页 |
2. 欧美等国造成的威胁 | 第13-15页 |
3. 经济危机造成的冲击 | 第15-16页 |
(三) 日本国民消除强烈的危机意识的极端途径——武力侵华 | 第16-21页 |
1. 强烈的危机意识催生了侵华意识 | 第16-17页 |
2. 强烈的危机意识导致日本加速了侵华战争的步伐 | 第17-21页 |
二、畸形心态:促使日本国民参与支持侵华战争的行动 | 第21-27页 |
(一) 日本国民的历史自卑感由何而来 | 第21-22页 |
(二) 历史的自卑感和盲目的优越感的辩证关系 | 第22-23页 |
1. 历史的自卑感达到极限,便导致了盲目优越感的萌发 | 第22页 |
2. 优越感的越发膨胀,越是难以掩饰历史的自卑感 | 第22-23页 |
(三) 日本国民性畸形心态在侵华战争时期的表现 | 第23-26页 |
1. 歧视中国 | 第23-24页 |
2. 丧失同情心乃至人性 | 第24-26页 |
(四) 畸形心态令日本自食其果 | 第26-27页 |
三、宗教愚忠:诱导日本国民陷入支持侵华战争的泥潭 | 第27-36页 |
(一) 对宗教愚忠的原因解析 | 第27-31页 |
1. 传统神话的愚弄 | 第27页 |
2. 家族伦理观的渗透 | 第27-28页 |
3. 武士道忠孝观念的浸润 | 第28-29页 |
4. 学校教育的蓄意培养 | 第29-31页 |
(二) 对宗教愚忠在侵华战争时期的表现 | 第31-36页 |
1. 日本民间举行各种活动向天皇示忠 | 第31-32页 |
2. 日本女性不惜牺牲名节与健康来效忠天皇 | 第32页 |
3. 日本国民坚守为天皇而死的信条 | 第32-34页 |
4. 即使战败,仍执迷不悟追随天皇 | 第34-36页 |
四、狭隘的集团主义:导致日本国民掀起支持侵华战争的浪潮 | 第36-47页 |
(一) 产生狭隘的集团主义的原因 | 第36-39页 |
1. 日本民族、信仰、语言的单一性,强化了日本国民间的认同感 | 第36页 |
2. “村八分”的制裁,逼迫日本国民必须与集团行动保持一致 | 第36-37页 |
3. 日本国民断章取义学习儒家的“和”思想造成偏向 | 第37-38页 |
4. 军国主义音乐使日本国民的思维方式形成极端 | 第38-39页 |
(二) 狭隘的集团主义在侵华战争时期的表现 | 第39-45页 |
1. 日本国民从精神上激励日本军人 | 第39-41页 |
2. 日本国民从资金、人力上支援侵华战争 | 第41-42页 |
3. 日本社会各阶层直接奔赴侵华战场 | 第42-45页 |
(三) 狭隘的集团主义在侵华战争中酿成的恶果 | 第45-47页 |
1. 诱发集体盲动行为 | 第45-46页 |
2. 抑制国民理性思维 | 第46页 |
3. 导致集体战争责任感缺失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研究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