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茨·纽曼和奥托·基希海默早期的法律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纽曼和基希海默走向法兰克福学派 | 第9-14页 |
第一节 从魏玛衰败趋势中站起来的理论家 | 第9-11页 |
第二节 走向法兰克福学派的内在逻辑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纽曼和基希海默的法律哲学研究 | 第14-24页 |
第一节 资产阶级法治的历史哲学剖析 | 第14-20页 |
一、古典自由主义的阶级本质 | 第14-15页 |
二、社会基础对于法律形式的影响 | 第15-17页 |
三、资产阶级法治的本质及其功能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别具一格的刑法批判理论 | 第20-24页 |
一、《刑罚与社会结构》的背景 | 第20-21页 |
二、西欧刑罚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21-23页 |
三、生产方式决定刑罚方式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纽曼和基希海默对纳粹的批判研究 | 第24-41页 |
第一节 垄断时代德国法治必然崩溃 | 第24-30页 |
一、法治解体的经济政治根源 | 第24-26页 |
二、从实证主义到"普遍原则" | 第26-28页 |
三、制度主义:极权主义法学意识形态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纳粹德国法律制度新特征 | 第30-35页 |
一、法律和道德从分离走向同一 | 第30-32页 |
二、从三权关系看司法的行政化 | 第32-34页 |
三、从法律部门看法治的严酷趋势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德国的极权主义政治体制 | 第35-41页 |
一、法西斯主义:政治妥协新机制 | 第35-37页 |
二、巨兽:纳粹结构的经典分析 | 第37-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