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从强制回赎权出发看股份回购制度改革--以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为视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言第11-13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第13-22页
 第一节 强制回赎权简述第13-14页
 第二节 强制回赎权与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冲突第14-18页
  一、 公司法框架下的实现方式第15-16页
  二、 根据公司法第 143 条安排强制回赎权面临的问题第16-18页
 第三节 强制回赎权对于私募股权投资的意义第18-20页
  一、 强制回赎权对私募股权投资的经济意义第18-19页
  二、 强制回赎权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博弈意义第19-20页
  三、 强制回赎权对私募股权投资的结构意义第20页
 第四节 摆脱制度与实践错位困境的通路——股份回购制度改革第20-22页
第二章 股份回购制度的理论探讨第22-30页
 第一节 股份回购制度的经济功能第22-25页
  一、 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股价回归第23-24页
  二、 防范敌意收购第24页
  三、 实现员工持股第24-25页
  四、 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第25页
 第二节 利用股份回购制度安排强制回赎权的潜在弊端第25-28页
  一、 与资本维持原则相冲突、威胁债权人利益第25-26页
  二、 与股东平等原则相冲突、可能被用作排挤中小股东的工具第26-27页
  三、 与“公司不能成为自己的股东”之理念相悖第27-28页
 第三节 利用股份回购制度安排强制回赎权的优点第28-30页
  一、 节约不必要的程序成本第28页
  二、 便于公司吸引新的投资人或灵活执行股权激励计划第28-30页
第三章 股份回购制度的立法比较第30-43页
 第一节 美国对公司取得并库藏自己股份的态度第30-34页
  一、 美国股份回购制度的立法模式第30-33页
  二、 美国模式下实施强制回赎权的可行性第33页
  三、 对美国模式的理论评析第33-34页
 第二节 德国对公司取得并库藏自己股份的态度第34-38页
  一、 德国股份回购制度的立法模式第34-36页
  二、 德国模式下实施强制回赎权的可行性第36-37页
  三、 对德国模式的理论评析第37-38页
 第三节 日本对公司取得并库藏自己股份的态度第38-40页
  一、 日本股份回购制度的立法模式第38-39页
  二、 日本模式下实施强制回赎权的可行性第39页
  三、 对日本模式的理论评析第39-40页
 第四节 台湾对公司取得并库藏自己股份的态度第40-43页
  一、 台湾股份回购制度的立法模式第40-42页
  二、 台湾模式下实施强制回赎权的可行性第42页
  三、 对台湾模式的理论评析第42-43页
第四章 放松股份回购规制的可行性分析及立法建议第43-54页
 第一节 放松股份回购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43-47页
  一、 中国股份回购制度立法与境外国家的差距第43-45页
  二、 放松股份回购规制的可行性第45-47页
 第二节 股份回购制度架构的立法建议第47-54页
  一、 允许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情形第47-48页
  二、 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与价格第48-50页
  三、 回购股份的数量第50页
  四、 公司取得并持有自己股份的信息披露制度第50-51页
  五、 回购股份的法律地位第51-52页
  六、 公司库藏回购股份的时间第52页
  七、 违法回购的效力与责任第52-54页
第五章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后记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保险产品投资功能的合理实现及其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