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绪论 | 第8-16页 |
| 一、吕祖谦及其《吕氏家塾读诗记》简介 | 第8-10页 |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三、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 (一) 关于吕祖谦的专人研究 | 第11-13页 |
| (二) 关于《读诗记》的专书研究 | 第13-15页 |
|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 上编 朱熹《序》归结的《读诗记》特色分述 | 第16-39页 |
| 一、“兼总众说”,“巨细不遗” | 第18-22页 |
| 二、“断以己意”,“谦让退托” | 第22-26页 |
| 三、“温柔敦厚”,“可群可怨” | 第26-31页 |
| 四、“误取浅陋”,“熹窃惑之” | 第31-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下编 《吕氏家塾读诗记》“守序”的原因和意义 | 第39-70页 |
| 一、吕祖谦对南宋解《诗》风气的纠偏 | 第39-49页 |
| (一) 宋儒关于《诗序》守废的争论流变 | 第40-43页 |
| (二) 吕祖谦对南宋解《诗》风气的纠偏 | 第43-49页 |
| 二、吕祖谦的“中原文献之传”与“二程”学术渊源 | 第49-59页 |
| (一) “中原文献之传”与“二程”之学的关系 | 第50-53页 |
| (二) “二程”《诗序》观对《读诗记》的影响 | 第53-59页 |
| 三、吕祖谦传续中原正脉的时政考量和个人重史的学术倾向 | 第59-68页 |
| (一) 吕祖谦在宋金文化对峙下传续中原正脉 | 第60-63页 |
| (二) 吕祖谦经史并重、以史为根的学术倾向 | 第63-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结语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专著类 | 第72-74页 |
| 期刊类 | 第74-75页 |
| 硕士论文 | 第75-76页 |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