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视觉形象传播探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研究方法、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视觉文化略述 | 第15-18页 |
·什么是视觉文化 | 第15-16页 |
·视觉文化与大众传播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刘三姐”形象的演变及传播 | 第18-44页 |
·“意象”传播下的“刘三姐”形象及传播特点 | 第18-24页 |
·古文史志、民间口头传说中的“刘三姐”形象及传播 | 第18-21页 |
·视觉形象初露端倪:从民间的意象到意识形态的符号 | 第21-23页 |
·意象传播下的“刘三姐”形象及传播特点 | 第23-24页 |
·电影《刘三姐》开启“刘三姐”视觉形象传播时代 | 第24-29页 |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 | 第24-25页 |
·电影《刘三姐》:意识形态的符号 | 第25-26页 |
·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视觉形象的建构及传播特点 | 第26-29页 |
·《印象·刘三姐》:品牌传播的标志 | 第29-37页 |
·《印象·刘三姐》的产生 | 第30页 |
·作为视觉文本的《印象·刘三姐》及其视觉建构 | 第30-35页 |
·“刘三姐”品象传播及其特点 | 第35-37页 |
·“刘三姐”视像建构的发展现状 | 第37-44页 |
·当代多种艺术表现方式中“刘三姐”的建构与传播 | 第37-42页 |
·广西地区有关“刘三姐”品牌形象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视觉”如何“文化”刘三姐 | 第44-52页 |
·作为民族符号的“刘三姐” | 第44-45页 |
·作为视觉符号的“刘三姐” | 第45-47页 |
·视觉化进一步拓展“刘三姐”的传播价值 | 第47-49页 |
·刘三姐“未像”传播探索 | 第49-5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