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1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 | 第13-16页 |
·真菌孢子的萌发及影响因子 | 第13-14页 |
·pH值对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13页 |
·温度对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13-14页 |
·湿度对真菌孢子的影响 | 第14页 |
·光照对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14页 |
·培养基种类对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14页 |
·土壤对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14页 |
·袍子密度、袍子年龄及贮存期和自身抑制物等的影响 | 第14页 |
·稻曲病的侵染循环 | 第14-16页 |
2 黑色素以及黑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16-18页 |
·黑色素的物化性质 | 第16-17页 |
·黑色素的功能和作用 | 第17页 |
·黑色素的合成 | 第17页 |
·黑色素的提取 | 第17-18页 |
·黑色素与病原菌毒力的关系 | 第18页 |
·黑色素研究的展望 | 第18页 |
3 脂肪酸的种类及其功能研究 | 第18-21页 |
·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功能 | 第18-19页 |
·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和功能 | 第19-20页 |
·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功能 | 第20-21页 |
·脂肪酸的提取及甲酯化 | 第21页 |
4 微生物区系 | 第21页 |
·微生物区系的测定 | 第21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壁黑色素提取方法研究 | 第23-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破壁与厚垣孢子壁的提取 | 第23页 |
·破壁率的测定 | 第23页 |
·黑色素的提取 | 第23-24页 |
·黑色素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厚垣孢子破壁效果 | 第25页 |
·黑色素的紫外扫描光谱及标准曲线 | 第25页 |
·两种方法测定不同颜色厚垣孢子壁黑色素效果比较 | 第25-28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壁黑色素含量变化与萌发率关系 | 第29-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厚垣孢子萌发率的测定 | 第29页 |
·厚垣孢子壁黑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室内越冬厚垣孢子萌发率测定 | 第30页 |
·埋于稻田土表越冬厚垣孢子萌发率测定 | 第30页 |
·埋于稻田下5cm处越冬厚垣孢子萌发率测定 | 第30页 |
·中稻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壁黑色素含量变化与萌发率的关系 | 第30-33页 |
·晚稻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壁黑色素含量变化与萌发率的关系 | 第33-36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 第37-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破壁与厚垣孢子壁的提取 | 第37-38页 |
·脂肪酸的提取 | 第38页 |
·酸热法 | 第38页 |
·索氏提取法 | 第38页 |
·有机溶剂法 | 第38页 |
·脂肪酸甲酯化 | 第38页 |
·粗脂提取率测定 | 第38页 |
·脂肪酸的种类及其含量测定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不同方法提取脂肪酸的比较 | 第38-39页 |
·不同形态厚垣孢子粗脂提取率 | 第39-4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稻曲病菌厚垣袍子周际微生物区系变化的 研究 | 第44-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厚垣孢子萌发率的测定 | 第44页 |
·稻田中微生物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5页 |
·中稻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率与周际微生物变化的关系 | 第45-50页 |
·晚稻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率与周际微生物变化的关系 | 第50-55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6-58页 |
1 结论 | 第56-57页 |
·稻曲球厚垣袍子壁黑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56页 |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壁黑色素变化与萌发率关系的研究 | 第56页 |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 第56页 |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周际微生物区系变化的研究 | 第56-57页 |
2 创新点 | 第57-58页 |
·首次将厚垣孢子萌发率与孢子壁的黑色素含量结合 | 第57页 |
·对比稻曲球上不同颜色厚垣孢子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从而揭示其与内源性休眠的关系 | 第57页 |
·对比了稻曲病菌不同颜色厚垣孢子周际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