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社会创新视阈下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培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引言第16-3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6-18页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18-20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20-29页
 四、研究方法与拟创新之处第29-32页
第一章 社会创新视域下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培育研究的逻辑起点第32-43页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内涵的学理分析第32-37页
  (一) 社会创新概念的阐释第32-34页
  (二) 创新型国家概念的梳理第34-36页
  (三) 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概念的界定第36-37页
 二、社会创新的多维意蕴第37-42页
  (一) 社会创新的价值取向第37-38页
  (二) 社会创新的基本功能第38-39页
  (三) 社会创新的行动路径第39-42页
 三、社会创新、创新型国家与其社会基础三者的依存关系第42-43页
第二章 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现状分析与时代方位第43-58页
 一、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现实状况第43-45页
 二、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时代语境:全球化第45-48页
  (一) 全球化时代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现实性第45-46页
  (二) 全球化时代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必要性第46-48页
  (三) 全球化时代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可行性第48页
 三、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现实背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第48-53页
  (一) 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特征第49-50页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第50-52页
  (三) 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要求第52-53页
 四、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理论向度:科学发展观第53-58页
  (一)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第54-55页
  (二) 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彰显第55-56页
  (三)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取向第56-58页
第三章 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意义解读第58-67页
 一、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驱动力量第58-61页
  (一) 有利于形成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驱动力”第58-59页
  (二) 有利于弘扬创新文化第59-60页
  (三)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第60-61页
 二、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与和谐社会的互促共进第61-63页
  (一) 培育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对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第61-62页
  (二) 和谐社会为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提供良好社会氛围第62-63页
 三、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第63-67页
  (一) 助推人的全面发展由现实向理想的展开第64页
  (二) 有助于解决我国人的发展的不均衡现状第64-65页
  (三) 促进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第65-67页
第四章 社会创新视域下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理念与路径第67-83页
 一、社会创新视域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理念基础第67-69页
  (一) 社会公正第67-68页
  (二) 以人为本第68页
  (三) 共治共享第68-69页
 二、社会创新视域下培育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的实现路径第69-83页
  (一) 政府职能转变是前提第69-72页
  (二) 社会阶层结构优化是基础第72-74页
  (三) 协调和理顺社会利益关系是关键第74-76页
  (四) 制定和实施系统合理的社会政策是重点第76-78页
  (五)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体制基础第78-81页
  (六) 整合建构科学合理的社会创新系统第81-83页
结束语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3页
致谢第93-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6-9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信任研究
下一篇:试论乡村治理中的精英民主及其扩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