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转子裂纹时域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 第11页 |
·裂纹转子的动力学特性 | 第11-15页 |
·转轴裂纹的类型 | 第11-13页 |
·转轴裂纹的呼吸效应 | 第13-14页 |
·裂纹转子的动力学特性 | 第14-15页 |
·基于信号的转子裂纹识别方法 | 第15-17页 |
·基于频率测量的识别方法 | 第15页 |
·基于振型或响应的识别方法 | 第15-16页 |
·基于外部激励的识别方法 | 第16页 |
·基于耦合项的识别方法 | 第16-17页 |
·基于模型的转子裂纹识别方法 | 第17-19页 |
·时域识别方法 | 第17页 |
·频域识别方法 | 第17-18页 |
·其他基于模型的方法 | 第18-19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有限元程序 | 第21-28页 |
·转子-轴承有限元模型介绍 | 第21-25页 |
·转轴的有限元模型 | 第21-23页 |
·圆盘的有限元模型 | 第23-24页 |
·轴承的有限元模型 | 第24-25页 |
·程序设计的步骤概述 | 第25页 |
·含裂纹单元时变刚度的计算方法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模型的转子裂纹时域识别算法 | 第28-35页 |
·转子动力学有限元模型 | 第28-30页 |
·模态扩展 | 第30-31页 |
·模态扩展介绍 | 第30页 |
·模态扩展算法的理论 | 第30-31页 |
·转轴裂纹的等效载荷 | 第31-32页 |
·裂纹转子的理论模型 | 第32页 |
·时域上的最小二乘法 | 第32-33页 |
·转子故障的估算方法 | 第33页 |
·转子裂纹的识别过程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模型的转子裂纹时域识别程序及结果 | 第35-48页 |
·基于模型的转子裂纹时域识别程序设计 | 第35-40页 |
·程序设计流程 | 第35-36页 |
·控制主程序 | 第36页 |
·模态扩展子程序 | 第36-38页 |
·等效载荷子程序 | 第38-39页 |
·最小二乘子程序 | 第39-40页 |
·转子模型参数 | 第40页 |
·模态扩展验证 | 第40-43页 |
·裂纹等效力分布 | 第43-46页 |
·不同测点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模态阶数的选取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利用最小二乘法的裂纹深度识别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转子裂纹时域识别方法的实验研究 | 第48-60页 |
·实验装置介绍 | 第48-51页 |
·转子实验台 | 第48-49页 |
·传感器 | 第49-50页 |
·无线信号采集卡 | 第50-51页 |
·实验过程 | 第5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信号预处理 | 第51-53页 |
·实验结果 | 第53-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基于模型的转子裂纹时域识别算法程序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