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理论分析 | 第17-30页 |
一、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的涵义及特点 | 第17-19页 |
(一)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的界定 | 第17页 |
(二)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 第17-19页 |
二、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 第19-25页 |
(一)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涵义及特征 | 第19-21页 |
(二)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意义 | 第21-24页 |
(三)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现实要求 | 第24-25页 |
三、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 第25-30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二)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内涵及特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9页 |
一、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现状 | 第30-31页 |
二、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一) 多元主体参与意识相对薄弱 | 第31-32页 |
(二) 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程度不高 | 第32页 |
(三) 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能力不足 | 第32-33页 |
(四) 缺乏互动和协作,未形成合力 | 第33-34页 |
(五) 应急管理信息流动不畅 | 第34页 |
三、 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一) 海洋危机意识缺乏 | 第34-35页 |
(二) 多元参与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三) 多元参与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36-37页 |
(四) 多元主体职责和分工不明确 | 第37-38页 |
(五) 缺乏完善的信息网络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应急管理多元参与的经验及启示 | 第39-47页 |
一、 国外应急管理多元参与的经验 | 第39-41页 |
(一) 美国的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情况 | 第39-40页 |
(二) 英国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情况 | 第40-41页 |
(三) 日本应急管理的多元主体参与情况 | 第41页 |
二、 国内参与主体整合探索 | 第41-44页 |
(一) 应急管理的“拳头模式” | 第42页 |
(二) 环境应急管理多元参与模式的地方探索 | 第42-44页 |
三、 对构建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的启示 | 第44-47页 |
(一) 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4-45页 |
(二) 完备的资源保障和整合机制 | 第45页 |
(三) 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 第45-46页 |
(四) 综合性的多元参与协调部门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的建构 | 第47-62页 |
一、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原则 | 第47-49页 |
(一) 风险预防 | 第47页 |
(二) 立足于海洋生态安全 | 第47-48页 |
(三) 以人为本 | 第48页 |
(四) 重视国际合作 | 第48-49页 |
二、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的静态结构分析 | 第49-55页 |
(一) 多元互动的网络结构 | 第49-51页 |
(二) 多元主体的构成及职能 | 第51-55页 |
三、 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的动态运行机制 | 第55-62页 |
(一) 法规制度保障机制 | 第55-57页 |
(二) 合作与协调机制 | 第57-58页 |
(三) 信息共享机制 | 第58-59页 |
(四) 资源保障机制 | 第59-60页 |
(五) 监督维护机制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