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一、政府网站与政府门户网站 | 第12页 |
二、政府信息与政府信息公开 | 第12-13页 |
第四节 利用政府门户网站促进信息公开的优势 | 第13-17页 |
一、借助互联网普及的优势 | 第13-14页 |
二、节约大量政府开支 | 第14-15页 |
三、拓宽政府信息的渠道和范围 | 第15页 |
四、提升信息获取的效率 | 第15-16页 |
五、增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性 | 第16-17页 |
第五节 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意义 | 第17-19页 |
一、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 | 第17页 |
二、促进政府透明化的重要机制 | 第17-18页 |
三、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保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 第19-29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一、政府信息化前期(1990年-1999年) | 第19-20页 |
二、大规模建设期(1999年-2002年) | 第20-21页 |
三、深化应用期(2003年-至今) | 第21页 |
第二节 国外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特色及启示 | 第21-29页 |
一、国外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特色 | 第21-23页 |
二、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的政府门户网站特点 | 第23-26页 |
三、国外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吕梁市各县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9-40页 |
第一节 吕梁市各县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现状 | 第29-34页 |
一、吕梁市各县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情况 | 第29-30页 |
二、吕梁市各县政府门户网站的运行情况 | 第30-31页 |
三、吕梁市各县政府门户网站的应用情况 | 第31-32页 |
四、吕梁市各县政府信息公开情况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吕梁市各县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一、政务公开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二、公共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三、公众参与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制约各县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主要因素 | 第40-46页 |
第一节 思想观念的影响 | 第40-42页 |
一、执政者思想观念的影响 | 第40-41页 |
二、公众思想观念的影响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政府内部的组织管理和制度设计 | 第42-44页 |
一、公共服务职能欠缺 | 第42-43页 |
二、各部门资源整合不到位 | 第43-44页 |
第三节 经济及法律因素的制约 | 第44-46页 |
一、经济因素 | 第44页 |
二、法制环境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对吕梁市各县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对策建议 | 第46-55页 |
第一节 发挥资源优势,创新信息公开形式 | 第46-49页 |
一、转变观念,建立专门的机构 | 第46-47页 |
二、整合部门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 | 第47-48页 |
三、加强与公众的互动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增强公民意识,创新监督机制 | 第49-51页 |
一、公众信息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建立 | 第49-50页 |
二、培育网络舆论监督机制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完善法律法规,优化信息公开的技术环境 | 第51-55页 |
一、完善信息公开的配套法律法规 | 第51-52页 |
二、改善信息公开的技术环境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