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基于G/S模式的三维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6页
     ·研究背景第13-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6-18页
   ·课题来源第18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创新点与研究成果第20-22页
第2章 空间信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需求分析第22-32页
   ·地质灾害成因与危害第22-26页
     ·地质灾害成因第22-24页
     ·地质灾害分布第24-25页
     ·地质灾害危害第25-26页
   ·地质灾害减轻与灾害管理第26-27页
   ·3S 集成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第27-31页
     ·遥感技术应用第27-29页
     ·GNSS 技术应用第29页
     ·三维 GIS 平台应用第29-30页
     ·3S 集成应用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基于空间信息服务的地灾信息管理业务体系第32-40页
   ·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第32-34页
     ·基本功能介绍第32页
     ·管理数据对象第32-33页
     ·数据特点第33页
     ·数据类型第33-34页
   ·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中的空间信息服务第34-37页
     ·空间信息服务概念第35页
     ·空间信息服务链第35-36页
     ·空间信息服务基础第36-37页
     ·常用服务架构第37页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模式-G/S 模式第37-39页
     ·G/S 模式概念第37-38页
     ·G/S 模式特性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基于 G/S 模式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总体设计第40-50页
   ·平台构建机制分析第40-41页
     ·基于 G/S 模式的地灾信息管理平台第40页
     ·G/S 模式在地灾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特性第40-41页
   ·基于 G/S 模式的地灾信息管理平台架构第41-44页
     ·地灾信息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第41-43页
     ·主要技术特点第43-44页
   ·总体功能设计第44-46页
   ·相关实现技术介绍第46-49页
     ·Java 与 JOGL 实现技术第46-47页
     ·富客户端技术第47-48页
     ·基于 XML 的地灾标记语言第48页
     ·地理信息技术第48-49页
     ·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平台详细设计第50-91页
   ·数据注册中心设计第50-57页
     ·基于 XML 的地理标记语言第50页
     ·超地理标记语言第50-51页
     ·地质灾害标记语言第51-55页
     ·数据注册中心第55-57页
   ·数据组织管理第57-65页
     ·基础栅格数据管理第58-62页
     ·空间及业务数据管理第62-65页
   ·地学浏览器客户端设计第65-87页
     ·基础开发框架第65-66页
     ·地学浏览器设计第66-81页
     ·GHML 解析设计第81-85页
     ·空间量算第85-87页
   ·基于 GHML 的服务聚合第87-90页
     ·工作特点第87-88页
     ·工作流程第88-89页
     ·服务聚合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6章 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的实现第91-107页
   ·系统简介第91-93页
     ·功能模块第91-92页
     ·系统结构第92-93页
   ·系统实现第93-106页
     ·用户主界面实现第94-96页
     ·服务聚合与共享第96-103页
     ·高程数据应用第103-104页
     ·空间测算第104-105页
     ·投影变换第105-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结论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解淀粉芽胞杆菌FZB42中的重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下一篇:烃类预测的岩石物理基础和地震孔隙度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