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引言 | 第15-17页 |
| 1 绪论 | 第17-22页 |
| ·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概念及其支护类型 | 第17-18页 |
| ·概念 | 第17页 |
| ·超前预支护技术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 ·管棚超前支护技术的发展 | 第18-20页 |
| ·管棚超前支护技术的适用条件 | 第18页 |
| ·管棚超前支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 第18-19页 |
| ·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本研究的科学技术价值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研究价值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2 深埋巷道过地质异常构造带管棚超前支护作用机理分析 | 第22-28页 |
| ·巷道围岩压力的确定 | 第22-23页 |
| ·围岩压力确定 | 第22页 |
| ·围岩压力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 ·围岩分类方法 | 第23页 |
| ·软岩巷道变形形态和破坏机理 | 第23-24页 |
| ·软岩巷道变形形态 | 第23页 |
| ·巷道破坏因素 | 第23-24页 |
| ·管棚结构的力学特点 | 第24-26页 |
| ·软弱破碎围岩巷道开挖过程力学特点分析 | 第24-25页 |
| ·管棚力学模型建立的基本观点 | 第25-26页 |
| ·巷道开挖过程中管棚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 3 管棚超前预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法 | 第28-34页 |
| ·管棚用途及分类 | 第28-29页 |
| ·管棚用途 | 第28页 |
| ·管棚超前支护分类 | 第28页 |
| ·U型钢拱架说明 | 第28-29页 |
| ·管棚超前预支护机理及配置 | 第29-31页 |
| ·管棚超前预支护机理 | 第29-30页 |
| ·管棚的布置形式 | 第30-31页 |
| ·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施工范围及常用施工方法 | 第31-32页 |
| ·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施工范围的确定 | 第31-32页 |
| ·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常用施工方法 | 第32页 |
| ·长管棚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 第32-34页 |
| ·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汇总 | 第32-33页 |
| ·其他注意事项 | 第33-34页 |
| 4 地质异常构造带深埋巷道施工中管棚预支护技术的效用研究 | 第34-57页 |
| ·工程简介 | 第34-35页 |
| ·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 第34-35页 |
| ·施工方法的选择 | 第35页 |
| ·施工设备准备 | 第35-40页 |
| ·主要机械设备、材料明细 | 第36页 |
| ·主要机械设备技术参数 | 第36-40页 |
| ·管棚支护结构设计 | 第40-42页 |
| ·管棚构造 | 第40-41页 |
| ·长管棚支护的参数设计 | 第41页 |
| ·管棚超前预支护导向墙(止浆墙)的设计 | 第41-42页 |
| ·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 第42-52页 |
| ·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施工方案 | 第42-50页 |
| ·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施工工艺 | 第50-52页 |
| ·施工辅助系统 | 第52-53页 |
| ·压风 | 第52页 |
| ·排水 | 第52页 |
| ·降尘 | 第52页 |
| ·通讯 | 第52页 |
| ·供电系统 | 第52页 |
| ·测量 | 第52-53页 |
| ·第一施工段完成情况 | 第53-54页 |
| ·现场量测及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 ·测量方法 | 第54-55页 |
| ·现场测量结果 | 第55-57页 |
| 5 管棚预支护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7-80页 |
| ·研究目的 | 第57页 |
| ·程模拟简介 | 第57页 |
| ·计算说明 | 第57-62页 |
| ·软件介绍 | 第57-59页 |
| ·所用单元 | 第59-62页 |
| ·模型建立 | 第62-66页 |
| ·计算模型 | 第62-63页 |
| ·数值计算中的假定 | 第63-64页 |
| ·模型参数 | 第64-66页 |
| ·数值模拟计算 | 第66-79页 |
| ·模型建立 | 第66-67页 |
| ·模型自重应力计算 | 第67-68页 |
| ·模型开挖计算 | 第68-73页 |
| ·未添加管棚预支护的模型开挖计算 | 第73-79页 |
| ·巷道开挖模拟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 6 结论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0页 |
| ·展望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