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目录 | 第15-19页 |
引言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抗ER-α36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 第21-43页 |
·前言 | 第21-2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2-35页 |
·材料 | 第22-28页 |
·方法 | 第28-35页 |
·ER-α36 37肽的合成 | 第28页 |
·多肽与载体蛋白OVA的偶联 | 第28页 |
·多肽与载体蛋白BSA的偶联 | 第28页 |
·偶联效果检测 | 第28-29页 |
·羊抗ER-α36抗血清的制备 | 第29-31页 |
·ER-α36多抗的纯化 | 第31-32页 |
·ER-α36多抗的标记 | 第32页 |
·羊抗ER-α36多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32-34页 |
·羊抗ER-α36多克隆抗体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结果 | 第35-38页 |
·偶联效果鉴定 | 第35-36页 |
·羊ER-α36抗血清活性鉴定 | 第36-37页 |
·羊ER-α36抗血清纯化后纯度及浓度测定 | 第37页 |
·抗ER-α36抗体特异性鉴定 | 第37-38页 |
·羊抗ER-α36多克隆抗体用于ER-α36的免疫组化检测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免疫用ER-α36多肽合成的设计 | 第38-39页 |
·免疫动物的选择 | 第39页 |
·免疫方法的选择 | 第39页 |
·多抗的制备与鉴定 | 第39-40页 |
·本章结论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第二章 ER-α36过表达乳腺癌细胞的建立及其对雌二醇和三苯氧胺的敏感性 | 第43-78页 |
·前言 | 第43-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65页 |
·实验材料 | 第44-50页 |
·细胞、菌种及质粒 | 第44-45页 |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45-46页 |
·主要设备与仪器 | 第46-47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47-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65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0页 |
·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 第50-51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51-52页 |
·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NA纯度和含量 | 第52页 |
·目的基因的反转录 | 第52页 |
·PCR扩增 | 第52-53页 |
·PCR产物电泳鉴定、纯化及浓度测定 | 第53-54页 |
·pcDNA3.1/ER-α36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54-57页 |
·去内毒素质粒大量提取 | 第57-58页 |
·pcDNA3.1/ER-α36转染ER-α66阳性的MCF-7细胞 | 第58-60页 |
·转染效果的鉴定 | 第60-65页 |
·转染前后MCF-7细胞对E_2敏感性的变化 | 第65页 |
·转染前后MCF-7细胞对TAM敏感性的变化 | 第6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65页 |
·结果 | 第65-73页 |
·总RNA浓度和纯度鉴定结果 | 第65-66页 |
·目的基因扩增结果 | 第66页 |
·酶切鉴定 | 第66-67页 |
·DNA测序结果 | 第67-69页 |
·最佳G418筛选浓度 | 第69-70页 |
·转染前后ER-α36基因在细胞中含量变化 | 第70页 |
·转染前后ER-α36蛋白在MCF-7细胞中含量变化 | 第70-71页 |
·转染前后MCF-7细胞对E_2敏感性的变化 | 第71-72页 |
·转染前后MCF-7细胞对TAM敏感性的变化 | 第72-73页 |
·讨论 | 第73-76页 |
·ER-α36基因的扩增与转染 | 第73-74页 |
·ER-α36高表达细胞的筛选 | 第74页 |
·ER-α36过表达提高MCF-7对E_2敏感性并降低对TAM敏感性 | 第74-75页 |
·ER-α66及ER-α36荧光定量RT-PCR同步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 第75页 |
·ER-α66、ER-α36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 第75-76页 |
·本章结论 | 第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第三章 ER-α36过表达对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第78-101页 |
·前言 | 第78-7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9-83页 |
·实验材料 | 第79-80页 |
·实验方法 | 第80-83页 |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 第80-81页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 | 第81页 |
·集落形成试验 | 第81-82页 |
·细胞粘附试验 | 第82页 |
·Transwell小室侵袭转移试验 | 第82页 |
·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82-83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83页 |
·结果 | 第83-91页 |
·ER-α36对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83-84页 |
·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第84-86页 |
·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结果 | 第86-87页 |
·细胞粘附试验结果 | 第87-88页 |
·Transwell小室侵袭转移试验 | 第88-89页 |
·NF-κB p65、MMP-2、MMP-9、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 | 第89-91页 |
·讨论 | 第91-96页 |
·关于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检测原理 | 第91-92页 |
·ER-α36对MCF-7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 第92-94页 |
·ER-α36通过NF-κB途径促进MCF-7细胞恶性表型 | 第94-95页 |
·睾酮可促进ER-α36对MCF-7细胞恶性表型的作用 | 第95-96页 |
·本章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第五章 雌激素受体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 第102-131页 |
·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与亚细胞定位 | 第102-108页 |
·雌激素受体的分布 | 第108-109页 |
·雌激素受体的在细胞内作用机制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 第109-116页 |
·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发生进展中的作用 | 第116-118页 |
·雌激素受体与乳腺癌基因分型及内分泌治疗 | 第118-120页 |
·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抵抗中的作用 | 第120-122页 |
·雌激素受体与乳腺癌化疗 | 第122页 |
·ER-α36与其他肿瘤 | 第122-123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