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观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1页
 一、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7-8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三、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第9-11页
第一章 关于三种社会本体观的反思第11-23页
 第一节 自然主义的社会本体观第11-15页
  一、 契约论的社会本体思想第11-13页
  二、 实证论的社会本体思想第13-14页
  三、 自然主义社会本体观批判第14-15页
 第二节 精神论的社会本体观第15-19页
  一、 主观精神的社会本体观第15-17页
  二、 客观精神的社会本体观第17-19页
  三、 精神论社会本体观批判第19页
 第三节 人本主义的社会本体观第19-22页
  一、 古希腊人学传统的社会本体思想第19-20页
  二、 强调理性的人本主义社会本体观第20-21页
  三、 突出文化的人本主义社会本体观第21-22页
  四、 人本主义社会本体观反思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观第23-35页
 第一节 人是社会的本体第23-26页
  一、 从现实的人出发第23-24页
  二、 社会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第24-26页
  三、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26页
 第二节 人的存在与社会发展第26-29页
  一、 人是社会的奥秘第27-28页
  二、 人是社会的目的第28-29页
 第三节 人作为社会本体的确证第29-33页
  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第30-31页
  二、 实践是社会的存在方式第31-32页
  三、 人的需要与实践中的社会发展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本体观的当代价值第35-41页
 第一节 人作为社会本体的历史唯物论意义第35-37页
 第二节 人作为社会本体的科学发展观意蕴第37-39页
 第三节 正确认识人作为社会本体与人的全面发展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古韵》对《到灯塔去》的借鉴与变异
下一篇:关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形上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