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 1 前言 | 第13-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 第22-33页 |
| ·野三河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22-25页 |
| ·地理位置条件 | 第22页 |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2-24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32页 |
| ·植物种类 | 第25-26页 |
| ·植物区系 | 第26-28页 |
| ·植物生活型 | 第28页 |
| ·森林植被 | 第28-29页 |
|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 第29-30页 |
| ·古树名木 | 第30页 |
| ·野生植物资源 | 第30-32页 |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 3 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33-84页 |
| ·植物种类组成 | 第33页 |
| ·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 第33-38页 |
| ·科的数量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 ·科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 第35页 |
| ·属的数量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 ·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 第36-38页 |
| ·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 第38-57页 |
| ·科的数量统计分析 | 第39-41页 |
| ·科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 第41-43页 |
| ·属的数量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 ·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 第44-52页 |
| ·与邻近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比较 | 第52-57页 |
| ·植物生活型特征 | 第57-58页 |
| ·森林植被类型 | 第58-68页 |
| ·植被类型划分 | 第58-60页 |
| ·主要植被类型概述 | 第60-68页 |
|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 第68-75页 |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 第68-69页 |
| ·国家珍贵树种 | 第69页 |
| ·中国植物红皮书 | 第69页 |
|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 第69-70页 |
|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植物 | 第70页 |
| ·湖北省珍稀特有植物 | 第70-75页 |
| ·古树名木资源 | 第75-79页 |
| ·一级保护古树 | 第75-76页 |
| ·二级保护古树 | 第76-77页 |
| ·三级保护古树 | 第77-79页 |
| ·古树群 | 第79页 |
| ·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对策 | 第79-81页 |
| ·小结 | 第81-84页 |
| 4 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利用 | 第84-96页 |
| ·野生植物资源分述 | 第84-93页 |
| ·淀粉及其它糖类植物 | 第84-85页 |
| ·油脂植物 | 第85页 |
| ·饲用植物 | 第85-86页 |
| ·蜜源植物 | 第86页 |
| ·药用植物 | 第86-87页 |
| ·土农药植物 | 第87页 |
| ·材用植物 | 第87-88页 |
| ·纤维植物 | 第88页 |
| ·鞣料植物 | 第88页 |
| ·芳香油植物 | 第88-89页 |
| ·树胶树脂植物 | 第89页 |
| ·观赏植物 | 第89-93页 |
| ·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 第93-95页 |
| ·小结 | 第95-96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96-101页 |
| ·结论 | 第96-98页 |
| ·建议 | 第98-99页 |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99-100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00-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 附录1:湖北野三河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名录 | 第109-169页 |
| 附录2:湖北野三河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线路图 | 第169-170页 |
| 附录3:湖北野三河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示意图 | 第170-171页 |
| 附录4:湖北野三河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示意图 | 第171-172页 |
| 附录5:湖北野三河自然保护区古树分布示意图 | 第172-173页 |
| 致谢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