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钢硬态铣削过程中的刀具磨损及其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 目录 | 第1-7页 |
| Contents | 第7-9页 |
| 摘要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 ·淬硬模具钢切削加工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切屑形态 | 第15-16页 |
| ·切削力 | 第16页 |
| ·切削温度 | 第16-17页 |
| ·绿色切削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硬态切削刀具磨损和表面完整性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 ·硬态切削刀具磨损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硬态切削表面完整性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冷却润滑方式对H13钢铣削工艺的影响 | 第25-53页 |
| ·H13钢铣削实验方案 | 第25-35页 |
| ·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 ·工件、刀具、机床 | 第26-28页 |
| ·冷却润滑介质的制备 | 第28-31页 |
| ·测量仪器及方法 | 第31-35页 |
| ·切削力分析 | 第35-45页 |
| ·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35-38页 |
| ·冷却润滑方式效果分析 | 第38-40页 |
| ·刀-屑摩擦模型及平均摩擦系数 | 第40-43页 |
| ·切削力经验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43-45页 |
| ·表面粗糙度分析 | 第45-48页 |
| ·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冷却润滑方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表面粗糙度经验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47-48页 |
| ·残余应力分析 | 第48-51页 |
| ·切削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 ·冷却润滑方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0页 |
| ·残余应力经验模型的建立及验正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3章 刀具磨损、破损分析 | 第53-73页 |
| ·硬质合金与H13钢摩擦磨损实验研究 | 第53-60页 |
| ·摩擦、磨损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 | 第53-55页 |
| ·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 第55-58页 |
| ·硬质合金球磨损形态及机理分析 | 第58-60页 |
| ·刀具磨损、破损形态与机理分析 | 第60-68页 |
| ·刀具磨损、破损形态 | 第60-63页 |
| ·刀具磨损、破损机理 | 第63-68页 |
| ·冷却润滑方式对刀具寿命的影响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4章 刀具磨损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 第73-93页 |
| ·加工表面完整性指标 | 第73-74页 |
| ·刀具磨损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 第74-90页 |
| ·刀具磨损对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75-78页 |
| ·刀具磨损对铣削表层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78-85页 |
| ·刀具磨损对加工硬化的影响 | 第85-89页 |
| ·刀具磨损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89-90页 |
| ·刀具磨损极限值的确定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99-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