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20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20-22页 |
引言 | 第22-26页 |
基础研究 | 第26-96页 |
第一部分 Ang 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特征改变 | 第26-4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1-34页 |
4 讨论 | 第34-36页 |
5 结论 | 第36-37页 |
附图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特征的干预作用 | 第42-5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4-49页 |
4 讨论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三部分 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P53、P16基因表达及中药干预的研究 | 第54-7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4-5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8-6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2-68页 |
4 讨论 | 第68-71页 |
5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第四部分 Ang 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PPARγ基因的表达变化与中药干预的可能机制 | 第76-9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6-7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3 结果 | 第78-87页 |
4 讨论 | 第87-90页 |
5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临床研究 | 第96-120页 |
第一部分 不同血管老化水平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 第96-110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96-98页 |
2 结果 | 第98-101页 |
3 讨论 | 第101-103页 |
4 局限性 | 第103页 |
5 结论 | 第103-104页 |
附表 | 第104-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第二部分 STEMI患者不同血管老化水平与紫暗舌的相关性研究 | 第110-120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110-111页 |
2 结果 | 第111-112页 |
3 讨论 | 第112-114页 |
4 局限性 | 第114页 |
5 结论 | 第114-115页 |
附表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论文小结 | 第120-121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152页 |
综述一:PPARγ和P53、P16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研究 | 第12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3页 |
综述二:血管老化的研究进展 | 第133-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2页 |
致谢 | 第152-154页 |
个人简历 | 第154-155页 |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 第155-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