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氢能源的意义 | 第11-14页 |
| ·能源与环境问题 | 第11-12页 |
| ·氢能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制氢的技术 | 第14-15页 |
| ·发展生物质发酵产氢的意义 | 第15-17页 |
| 2 生物质发酵产氢过程的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 ·发酵细菌产氢机理与途径 | 第17-20页 |
| ·严格厌氧菌产氢途径 | 第17页 |
| ·兼性厌氧菌的产氢途径 | 第17-18页 |
| ·产氢产乙酸菌的产氢途径 | 第18-19页 |
| ·固氮菌的产氢途径 | 第19页 |
| ·NADH+H~+的氧化还原平衡调节产氢 | 第19-20页 |
| ·发酵产氢的原料 | 第20页 |
| ·影响发酵产氢的因素 | 第20-22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氧化还原电位 | 第21页 |
| ·温度对产氢量的影响 | 第21页 |
| ·底物 | 第21-22页 |
| ·其它因素对产氢量的影响 | 第22页 |
| ·与发酵产氢有关的酶 | 第22页 |
| ·参与水解过程的水解酶 | 第22页 |
| ·参与EMP代谢过程的酶 | 第22页 |
| ·参与产氢过程的酶 | 第22页 |
| ·制约发酵产氢的关键问题 | 第22-24页 |
| 3 研究的总方案及流程设计 | 第24-25页 |
| 4 发酵菌株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25-31页 |
| ·研究发酵菌株筛选方法的技术背景 | 第2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 ·材料 | 第25-26页 |
| ·方法 | 第26-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0页 |
| ·指标的确定 | 第28-30页 |
| ·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5 产氢菌株的筛选及其选育 | 第31-36页 |
| ·产氢菌株筛选的意义 | 第31-32页 |
| ·菌种和培养条件 | 第32页 |
| ·菌种的来源 | 第32页 |
| ·培养条件 | 第32页 |
| ·单菌株的筛选及其选育 | 第32-33页 |
| ·样液的选取 | 第32-33页 |
| ·菌种的粗筛 | 第33页 |
| ·目标菌株的筛选 | 第33页 |
| ·产氢菌株的筛选 | 第33页 |
| ·高效产氢菌株的优选 | 第33页 |
| ·分析检测指标 | 第33-34页 |
| ·产氢菌株产气量和产氢能力测定 | 第33-34页 |
| ·发酵原料和发酵结束后发酵样液残留的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5页 |
| ·筛选产氢菌株的意义 | 第35-36页 |
| 6 金属离子对微生物发酵产氢体系的影响及关系研究 | 第36-4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6页 |
| ·实验设计 | 第36-37页 |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 ·金属离子对生物质发酵产氢的作用与原理 | 第37-39页 |
| ·正交实验的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 ·金属离子的作用原理 | 第38-39页 |
| ·优化后对纯菌种A5O批量发酵产氢的影响 | 第39-40页 |
| ·金属离子优化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启动期与发酵周期的比较 | 第39-40页 |
| ·金属离子优化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脱氢酶变化情况的比较 | 第40页 |
| ·结论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本实验的意义 | 第41-42页 |
| 7 脱氢酶酶活在单菌株发酵产氢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 第42-47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 ·材料 | 第42-43页 |
| ·菌种和原料 | 第42页 |
| ·发酵制氢过程中所添加的营养元素 | 第42-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分析检测指标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6页 |
| ·脱氢酶的重要意义 | 第46-47页 |
| 8 结论及建议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建立了一种适合于发酵体系的菌株筛选方法 | 第47页 |
| ·高效产氢菌株的筛选及其选育 | 第47页 |
| ·微生物发酵产氢工艺及基础理论研究 | 第47页 |
| ·脱氢酶酶活在单菌株发酵产氢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 第47-48页 |
| ·建议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 | 第57页 |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7页 |
| 参加研究的课题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