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39页
   ·问题的缘起第13-21页
     ·大学教学的困境与出路第13-17页
     ·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出路第17-21页
   ·文献综述第21-34页
     ·有效教学研究第21-27页
     ·有效教学的学科研究第27-30页
     ·物理学科有效教学研究第30-33页
     ·启示第33-34页
   ·有效教学研究的意义第34-36页
   ·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第36-38页
   ·论文基本框架第38-39页
第二章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研究视角与理论基础第39-72页
   ·大学物理教学有效性缺失的现状分析第39-47页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保障——教师成为教学设计者第47-50页
     ·教师专业发展与有效教学之需第47-48页
     ·大学物理教师设计者实践之困第48-50页
   ·基于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发展第50-60页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发展第50-56页
     ·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整合——基于教学设计和学习科学第56-60页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第60-64页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原则第64-69页
   ·本论文的相关概念阐释第69-72页
第三章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目标第72-82页
   ·教学目标第72-74页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第72-73页
     ·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第73页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第73-74页
   ·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第74-76页
     ·教学目标的经典形态——泰勒原理第74-75页
     ·经典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第75-76页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第76-82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第76-78页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方式第78-79页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目标第79-82页
第四章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内容第82-110页
   ·教学内容的重要性第82-83页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生成第83-98页
     ·源于物理教材分析第84-90页
     ·源于科学研究第90-97页
     ·源于网络资源第97-98页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组织的原则第98-105页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第105-110页
第五章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方法第110-135页
   ·教学方法与有效教学方法第110-112页
   ·知识属性与教学方法的内在关系第112-121页
     ·知识的内在属性第113-116页
     ·教学方法与知识属性的关系第116-119页
     ·物理知识属性与教学方法关系第119-121页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方法第121-135页
     ·第一类有效教学方法——基于教学组织形式第121-127页
     ·第二类有效教学方法——基于特定教学内容第127-135页
第六章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实施第135-166页
   ·教学实施的准备工作第135-136页
   ·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第136-140页
   ·有效教学的实施第140-166页
     ·变式教学第140-147页
     ·相似性教学第147-153页
     ·主题教学第153-159页
     ·PBL教学第159-166页
第七章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评价第166-181页
   ·有效教学的评价第166-167页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评价第167-177页
   ·教学反思第177-181页
     ·对教学实施策略的反思第177-179页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第179-18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第181-188页
   ·结论第181-182页
   ·反思第182-186页
     ·高校教师的责任以及教学能力现状第183-184页
     ·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第184-185页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第185-186页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186-188页
附录第188-198页
 附录1 问题解决能力测试试卷第188-190页
 附录2 中期访谈提纲第190页
 附录3 高校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情况调查问卷第190-193页
 附录4 大学物理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第193-196页
 附录5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第196-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13页
后记第213页

论文共2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外极端超快脉冲产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性分子的激光导引及其连续冷分子束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