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城乡教育发展 促进教育整体和谐--以赤峰市松山区和红山区为例分析城乡教育发展状况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11-13页 |
| 二、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 | 第13-15页 |
| (一) 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责任和行为 | 第13页 |
| (二) 教育均衡发展是机会与实质的统一 | 第13-15页 |
| 三、赤峰市城乡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5-24页 |
| (一) 教学设施 | 第15-18页 |
| 城区学校(以红山区为例) | 第15-16页 |
| 1、硬件设施完备 | 第15页 |
| 2、软件设施齐全 | 第15-16页 |
| 3、教师素质高,配置合理 | 第16页 |
| 4、课程设置多样 | 第16页 |
| 乡村学校(以松山区为例) | 第16-18页 |
| 1、教学条件落后 | 第16-17页 |
| 2、软件设施简陋 | 第17页 |
| 3、教师素质低,配置不全 | 第17-18页 |
| 4、课程设置单一 | 第18页 |
| (二) 问题分析 | 第18-24页 |
| 1、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 第18-19页 |
| 2、教师结构不合理 | 第19-20页 |
| 3、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 | 第20-22页 |
| 4、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 第22-23页 |
| 5、教学投入改善上的遗忘 | 第23-24页 |
| 四、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的策略和建议 | 第24-31页 |
| (一)全局统筹 | 第24-28页 |
| 1、要有科学先进的指导思想 | 第24页 |
| 2、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 第24-25页 |
| 3、要坚持优先发展的工作原则 | 第25页 |
| 4、建立健全发展农村教育制度 | 第25-26页 |
| 5、保障经费投入 | 第26-27页 |
| 6、以资源共享带动发展 | 第27-28页 |
| 7、加大教育新课程实施力度 | 第28页 |
| (二)农村教育自身的发展与努力 | 第28-31页 |
| 1、充实年轻教师 | 第28-29页 |
| 2、加强教师培训 | 第29页 |
| 3、增强教师进取心 | 第29-30页 |
| 4、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4页 |
| 参考资料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