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EBPR系统中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和调控的基础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45页
   ·课题背景第17-18页
   ·污水除磷方法与现状第18-24页
     ·化学除磷技术第18-19页
     ·强化生物除磷技术第19-24页
   ·聚磷菌和聚糖菌竞争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第24-38页
     ·聚磷菌和聚糖菌竞争的微生物学研究第24-26页
     ·聚磷菌和聚糖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6-29页
     ·聚磷菌和聚糖菌的代谢模型第29-35页
     ·聚磷菌和聚糖菌竞争的影响因素研究第35-38页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第38-43页
     ·SBR工艺的主要性能特点第39-40页
     ·SBR工艺的应用及其发展第40-42页
     ·SBR工艺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的意义第42-43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43-45页
     ·课题来源第43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43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3-45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5-59页
   ·试验用水来源与水质第45-46页
   ·试验装置及仪器第46-48页
     ·SBR试验设备第46-47页
     ·批次试验研究方法及设备第47-48页
     ·试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第48页
   ·试验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第48-51页
     ·系统性能指标的检测第48-49页
     ·系统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检测第49-51页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胞内聚合物的测定方法优化第51-59页
     ·PHA测定方法的优化第52-54页
     ·糖原测定方法的优化第54-56页
     ·多聚磷酸盐测定方法的优化第56-59页
第3章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主要微生物种群的富集和培养第59-70页
   ·培养初期反应器状态第59-61页
   ·聚磷菌的富集和培养第61-65页
   ·聚糖菌的富集和培养第65-67页
   ·α-聚糖菌的富集和培养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4章 聚磷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第70-83页
   ·聚磷菌的分离和纯化第70-72页
     ·分离纯化用培养基第70-71页
     ·菌种来源及污泥的驯化第71页
     ·分离纯化方法第71页
     ·分离结果第71-72页
   ·聚磷菌的筛选第72-76页
     ·蓝白斑法初筛第72-73页
     ·吸放磷试验复筛第73-76页
   ·聚磷菌的鉴定第76-82页
     ·聚磷菌的个体形态及菌落形态第77-78页
     ·聚磷菌的生理生化指标第78-79页
     ·16SrRNA 鉴定第79-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5章 pH和温度对聚磷菌和聚糖菌竞争的影响第83-101页
   ·厌氧段pH短期影响试验第83-86页
     ·厌氧段pH对EBPR系统消耗COD能力的影响第84页
     ·厌氧段pH对EBPR系统放磷能力的影响第84-85页
     ·厌氧段pH对EBPR系统合成PHA能力的影响第85-86页
   ·厌氧段pH长期影响试验第86-94页
     ·厌氧段低pH长期影响试验第87-91页
     ·厌氧段高pH长期影响试验第91-94页
   ·好氧段pH对EBPR系统的影响第94-97页
     ·好氧段pH对EBPR系统吸磷能力的影响第94-95页
     ·好氧段pH对EBPR系统分解PHA能力的影响第95-96页
     ·好氧段pH对EBPR系统合成多聚磷酸盐能力的影响第96-97页
   ·温度对EBPR系统的影响第97-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6章 碳源、碳磷比和NO_2~-对EBPR系统的影响第101-117页
   ·进水中基质成分及含量对EBPR系统的影响第102-107页
     ·以磷去除率为标准表述聚磷菌活性第103-104页
     ·以放磷量为标准表述聚磷菌活性第104-106页
     ·以吸磷量为标准表述聚磷菌活性第106-107页
   ·碳磷比对EBPR系统的影响第107-110页
     ·C/P对COD和磷去除能力的影响第108-109页
     ·C/P对PHA合成和COD降解/P释放的影响第109-110页
   ·NO_2~-对EBPR系统的影响第110-115页
     ·亚硝态氮积累对系统的影响第111-114页
     ·抑制亚硝态氮积累对系统的影响第114-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7章 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特性第117-131页
   ·好氧颗粒污泥的检测与分析第118-119页
     ·粒径分布第118页
     ·沉降速度第118页
     ·扫描电镜样品的预处理第118-119页
     ·污泥机械强度的测定第119页
     ·呼吸速率的测定第119页
   ·启动期的污泥形态及特性第119-120页
   ·富含PAO颗粒污泥的形成第120-123页
   ·富含PAO的颗粒污泥的成熟第123-125页
   ·成熟颗粒污泥的性质分析第125-127页
   ·PAO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分析第127-129页
   ·PAO絮状污泥和PAO颗粒污泥的比较第129-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结论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51页
附录第151-1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3-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个人简历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幕全遮蔽能力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智能卡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中的研究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