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论文

WS2亚微米粒子摩擦学机理研究及高性能高温润滑脂研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6页
   ·润滑脂发展概述第12-13页
   ·高温润滑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13-23页
     ·基础油第13-15页
     ·稠化剂第15-19页
     ·添加剂第19-22页
     ·我国高温润滑脂发展现状及展望第22-23页
   ·课题来源与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6页
     ·课题来源第23-24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WS_2亚微米粒子对高温润滑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26-47页
   ·实验用WS_2亚微米粒子的制备第26-28页
   ·实验用高温基础润滑脂的制备第28-30页
     ·实验用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第28-29页
     ·实验用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制备第29-30页
   ·WS_2亚微米粒子对高温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及最佳添加量的选择第30-41页
     ·WS_2含量对润滑脂主要性能的影响第30-32页
     ·WS_2含量对润滑脂油膜强度的影响第32-33页
     ·WS_2含量对润滑脂摩擦因数的影响第33-34页
     ·WS_2含量对润滑脂减摩性能的影响第34-36页
     ·WS_2含量对摩擦表面磨损形貌的影响第36-37页
     ·高温磨块摩擦磨损试验第37-41页
   ·WS_2与石墨、MoS_2的性能对比第41-46页
     ·不同温度下油膜强度的对比第41-42页
     ·不同温度下摩擦因数的对比第42-44页
     ·不同温度下减摩性能的对比第44-45页
     ·磨损形貌的对比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高温润滑脂轴承试验台架的设计及试验第47-57页
   ·RX高温润滑脂轴承试验台架简介第47-48页
   ·轴承试验台架测试结果第48-56页
     ·高温复合锂基润滑脂测试结果第48-52页
     ·高温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测试结果第52-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WS_2在高温润滑脂中的抗摩减磨机理研究第57-103页
   ·WS_2高温润滑脂结构分析第57-61页
     ·复合锂基润滑脂结构分析第57页
     ·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结构分析第57-58页
     ·WS_2亚微米粒子在高温润滑脂中的分布情况第58-61页
   ·WS_2亚微米粒子晶体结构及性能分析第61-66页
     ·WS_2亚微米粒子微观结构分析第61-63页
     ·高温下WS_2亚微米粒子的抗氧化性分析第63-64页
     ·相对湿度对WS_2亚微米粒子润滑性能的影响第64-66页
   ·WS_2高温润滑脂润滑下钢-钢摩擦表面分析第66-93页
     ·摩擦表面样品的制备第66页
     ·摩擦表面形貌及电子探针显微镜(EPMA)分析第66-76页
     ·摩擦表面的俄歇能谱(AES)分析第76-80页
     ·摩擦表面元素的深度分布剖析第80-92页
     ·WS_2反应膜厚度与摩擦学性能的关系第92-93页
   ·高温生成物WO_3摩擦学性能分析第93-101页
     ·实验用WO_3的制备第93-94页
     ·WO_3粉末的微观结构分析第94-96页
     ·WO_3纳米粒子对高温润滑脂性能的影响第96-99页
     ·WO_3纳米粒子润滑作用机理分析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五章 超声波对亚微米粒子在润滑脂中分散作用的初步研究第103-125页
   ·试验设备第103-105页
   ·试验方法第105页
   ·试验结果第105-119页
     ·亚微米粒子分布情况第105-114页
     ·分散前后润滑脂摩擦因数对比第114-117页
     ·分散前后润滑脂稠度的对比第117页
     ·分散前后润滑脂滴点的对比第117-119页
   ·作用机理探讨第119-124页
     ·超声场的特征值第119页
     ·超声波引起的声流第119-122页
     ·超声波引起的声空化第122-123页
     ·超声波引起皂纤维结构的变化第123-124页
     ·超声波对润滑脂影响的推测第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第六章 高性能高温润滑脂的研制及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对比第125-131页
   ·高性能高温WS_2复合锂基润滑脂的研制第125页
   ·高性能高温WS_2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研制第125-126页
   ·与国外高性能高温润滑脂的对比第126-129页
     ·技术指标的对比第126-127页
     ·高温下摩擦学性能的对比第127-129页
   ·工厂实际应用情况及专家鉴定意见第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42-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论文情况第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42-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apton/Al二次表面镜带电粒子辐照损伤效应及机理
下一篇:倒向随机微分方程数值方法与非线性期望在金融中的应用:g-定价机制及风险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