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工作流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工作流技术及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工作流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0页 |
·工作流参考模型 | 第10-11页 |
·事务处理技术 | 第11-14页 |
·基本概念及属性 | 第12-13页 |
·扩展事务模型 | 第13-14页 |
·事务工作流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事务工作流原型系统 | 第14-16页 |
·事务工作流的并发控制及调度 | 第16-17页 |
·事务工作流的错误恢复 | 第17-18页 |
·论文相关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内容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事务工作流的过程模型 | 第20-29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过程模型 TFPM | 第21-26页 |
·事务工作流过程定义元模型 | 第21页 |
·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隔离域 | 第22-23页 |
·隔离域的隔离属性及隔离级别 | 第23-24页 |
·错误恢复属性 | 第24-26页 |
·事务工作流的控制结构 | 第26-27页 |
·事务工作流的状态转换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隔离域的事务工作流并发控制 | 第29-41页 |
·引言 | 第29页 |
·事务工作流的并发问题 | 第29-32页 |
·事务工作流的并发需求 | 第30页 |
·并发错误类型 | 第30-31页 |
·事务工作流中的并发类型 | 第31-32页 |
·基于隔离域的并发控制机制 | 第32-36页 |
·隔离域的划分 | 第32-33页 |
·隔离域执行状态 | 第33-34页 |
·共享资源表及访问权限表 | 第34-35页 |
·并发调度算法 | 第35-36页 |
·算法分析 | 第36-39页 |
·可串行性分析 | 第36-38页 |
·实例说明 | 第38-39页 |
·相关工作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过程执行历史的事务工作流错误恢复 | 第41-54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工作流错误分析 | 第42-43页 |
·错误产生的原因 | 第42页 |
·错误类型 | 第42-43页 |
·错误恢复相关概念及技术 | 第43-48页 |
·过程执行历史 | 第43-44页 |
·补偿范围 | 第44-45页 |
·一致点 | 第45页 |
·替换活动及重执行条件 | 第45-46页 |
·过程实例与活动实例的挂起 | 第46-47页 |
·错误恢复模式 | 第47-48页 |
·基于过程执行历史的错误恢复算法 | 第48-51页 |
·过程执行历史图生成算法 | 第48-49页 |
·补偿范围确定算法 | 第49-50页 |
·出错活动的补偿算法 | 第50页 |
·错误恢复算法 | 第50-51页 |
·算法分析 | 第51-52页 |
·正确性验证 | 第51-52页 |
·实例分析 | 第52页 |
·相关工作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事务工作流的原型系统 | 第54-64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系统实现的相关设计 | 第55-59页 |
·总体结构 | 第55-56页 |
·数据结构 | 第56-57页 |
·扩展的XPDL语言 | 第57-59页 |
·过程建模系统的设计 | 第59-61页 |
·引擎系统的设计 | 第61-62页 |
·并发控制器 | 第61-62页 |
·错误恢复管理器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本文总结 | 第64-65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