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论文

基于驾驶员模型的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7-15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7-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3页
     ·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第11-12页
     ·汽车驾驶员模型研究第12-13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5页
2 汽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5-24页
   ·汽车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三种方法第15-16页
   ·轮胎模型的建立第16-19页
   ·整车模型的建立第19-21页
   ·汽车动力学模型验证第21-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汽车侧向稳定性模糊控制第24-44页
   ·汽车稳定性控制的基本原理第24-25页
   ·汽车稳定性状态变量的选择第25-26页
   ·控制变量名义值的确定第26-28页
   ·汽车稳定性控制策略第28-29页
   ·模糊控制器的建立第29-32页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第29-30页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变量第30-31页
     ·解析描述的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第31-32页
   ·汽车稳定性横摆角速度模糊控制研究第32-35页
   ·汽车稳定性质心侧偏角模糊控制研究第35-38页
   ·汽车稳定性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联合控制第38-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汽车方向控制驾驶员模型的建立第44-56页
   ·驾驶员模型的研究现状第44-47页
     ·基于传统控制理论的驾驶员模型第44-45页
     ·模糊控制驾驶员模型第45-46页
     ·神经网络驾驶员模型第46-47页
     ·模糊—神经网络驾驶员模型第47页
   ·预瞄最优曲率驾驶员模型第47-48页
   ·模糊—PID 控制原理第48-49页
   ·PID 控制器第49-50页
   ·模糊—PID 控制器第50-51页
   ·模糊—PID 控制驾驶员模型第51-52页
   ·蛇形试验仿真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 基于驾驶员模型的汽车稳定性控制仿真第56-61页
   ·蛇形试验仿真第56-57页
   ·操纵稳定性的评价第57-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6 结论及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附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扩张诱导预构皮瓣临床应用研究
下一篇:跳变时滞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与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