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 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资料综述 | 第9-25页 |
1.1 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构件的影响 | 第9-11页 |
1.2 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发展 | 第11-15页 |
1.2.1 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11-13页 |
1.2.2 激光全息以及全息干涉计量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 第13-15页 |
1.3 残余应力无损测试技术的自动化 | 第15-19页 |
1.3.1 残余应力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3.2 残余应力无损测试技术自动化对图象自动分析的要求 | 第17-18页 |
1.3.3 残余应力无损测试技术自动化中图象分析的关键技术 | 第18-19页 |
1.4 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应用背景 | 第19-20页 |
1.5 焊接应用软件的开发 | 第20-22页 |
1.6 面向对象的设计原理与特点 | 第22-24页 |
1.6.1 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 | 第22-23页 |
1.6.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 | 第23-24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激光全息干涉测量 | 第25-35页 |
2.1 激光全息干涉测量特点与分类 | 第25-26页 |
2.2 全息图的记录与再现 | 第26-29页 |
2.3 二次曝光法测量原理 | 第29-32页 |
2.4 干涉条纹的拍摄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图象采集与数据图象格式 | 第35-42页 |
3.1 图象数字化 | 第35-36页 |
3.2 数字图象的矩阵表示 | 第36-37页 |
3.3 应力应变场全息图象的采集 | 第37-38页 |
3.4 图象数据格式以及图象文件来源的扩展 | 第38-41页 |
3.4.1 CCD图象采集数据格式和存取 | 第38-39页 |
3.4.2 BMP图象格式与图形设备接口(GDI)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与需求分析 | 第42-50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面向对象的图象处理系统体系结构 | 第42-45页 |
4.3 面向对象的系统需求分析 | 第45-46页 |
4.4 功能模块分析 | 第46-48页 |
4.5 软件开发平台选择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图象预处理算法实现 | 第50-61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干涉条纹的预处理 | 第50-51页 |
5.2.1 干涉条纹的预处理目的 | 第50页 |
5.2.2 本图的特征分析 | 第50-51页 |
5.3 图象的平滑滤波处理算法 | 第51-53页 |
5.4 图象的直方图调整算法 | 第53-55页 |
5.5 图象的对比度拉伸算法 | 第55-57页 |
5.6 图象的边缘锐化算法 | 第57-6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图象处理算法实现 | 第61-69页 |
6.1 干涉条纹的二值化处理 | 第61-62页 |
6.2 基于灰度期望值的二值化算法 | 第62-64页 |
6.3 条纹图象的细化理 | 第64-67页 |
6.3.1 图象的腐蚀(Erosion)运算 | 第64页 |
6.3.2 条纹图象的细化(Thinning) | 第64-65页 |
6.3.3 改进的OPTA细化算法 | 第65-66页 |
6.3.4 Pavlidis细化算法 | 第66-67页 |
6.4 图象的人工干预过程 | 第67-6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软件功能实现 | 第69-80页 |
7.1 图象处理系统软件主流程 | 第70-73页 |
7.1.1 文件操作功能实现 | 第70-71页 |
7.1.2 鼠标触发处理事件过程 | 第71-73页 |
7.1.3 撤销操作 | 第73页 |
7.2 图象预处理功能实现 | 第73-76页 |
7.2.1 图象直方图均衡化 | 第74页 |
7.2.2 灰度拉伸 | 第74-76页 |
7.2.3 图象的边缘检测锐化 | 第76页 |
7.3 图象处理 | 第76-78页 |
7.3.1 图象二值化过程 | 第76-77页 |
7.3.2 图象细化 | 第77-78页 |
7.4 人工干预 | 第78页 |
7.5 整个焊接残余应力应变场激光全息图象处理过程 | 第78-79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八章 残余应力应变场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80-84页 |
8.1 干涉条纹的分析 | 第80页 |
8.2 残余应力应变场的计算机测量 | 第80-83页 |
8.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 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 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