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5页 |
第一章 船舶优先权的性质与特征 | 第15-29页 |
第一节 船舶优先权的性质 | 第15-21页 |
第二节 船舶优行权的特征 | 第21-29页 |
一、 法定性 | 第21-22页 |
二、 优先性 | 第22-23页 |
三、 从属性 | 第23-24页 |
四、 追及性 | 第24页 |
五、 对物性 | 第24-25页 |
六、 不可分性 | 第25-26页 |
七、 对司法程序的高度依赖性 | 第26-27页 |
八、 秘密性 | 第27页 |
九、 以法定的事实为基础的权利 | 第27-29页 |
第二章 船舶优先权行使的若干问题 | 第29-60页 |
第一节 船舶优先权的行使条件和行使特征 | 第29-32页 |
一、 船舶优先权的行使条件 | 第29-30页 |
一)、 海事请求有效产生并存在 | 第29-30页 |
二)、 海事请求已届清偿期 | 第30页 |
三)、 海事请求的责任人未履行债务 | 第30页 |
四)、 船舶优先权有效存在 | 第30页 |
五)、 船舶在法院的管辖区域内且能为法院所扣押 | 第30页 |
二、 船舶优先权的行使特征 | 第30-32页 |
一)、 标的物的特定性 | 第30-31页 |
二)、 义务人(船舶所有人)的相对不确定性 | 第31页 |
三)、 受偿顺序的法定性 | 第31-32页 |
四)、 行使方式的司法强制性 | 第32页 |
第二节 船舶优先权的行使主体 | 第32-41页 |
一、 原始主体 | 第32-37页 |
二、 继受主体 | 第37-41页 |
一)、 因转让而成为继受主体 | 第37页 |
二)、 因代位而成为继受主体 | 第37-40页 |
1、 保险代位下船舶优先权的行使 | 第38-39页 |
2、 海事请求代位下船舶优先权的行使 | 第39-40页 |
三)、 因连带之债中的追偿而成为继受主体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行使船舶优先权与行使海事请求几个问题 | 第41-47页 |
一、 当事人如何行使两项权利 | 第41-43页 |
一)、 同时行使两项权利 | 第41页 |
二)、 诉讼中仅主张海事请求,执行或债权登记中提出船舶优先权 | 第41-43页 |
三)、 仅行使船舶优先权,未行使海事请求 | 第43页 |
二、 关于行使举证责任的两个问题 | 第43-46页 |
一)、 不能举证谁是海事请求的责任人,船舶优先权能否得以保护 | 第44-45页 |
二)、 若海事请求的责任人未应诉,海事请求是否清偿的举证责任由谁来承担 | 第45-46页 |
三、 行使两项权利的财产保全 | 第46-47页 |
第四节 行使船舶优先权的除斥期间 | 第47-51页 |
一、 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 第48-49页 |
二、 除斥期间从何时起算 | 第49-51页 |
三、 对《海商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的分析 | 第51页 |
第五节 行使船舶优先权的方式和程序 | 第51-60页 |
一、 行使船舶优先权的四种模式 | 第52-53页 |
1、 “扣船(得到担保)-诉讼-受偿”模式 | 第52页 |
2、 “扣船(未得到担保)-诉讼-拍卖-分配”摸式 | 第52页 |
3、 “诉讼-登记-分配”模式 | 第52-53页 |
4、 “登记-诉讼-分配”模式 | 第53页 |
二、 行使船舶优先权的程序 | 第53-60页 |
一)、 申请扣押船舶 | 第53-56页 |
1、 诉前扣船与海事法院的管辖权 | 第53-55页 |
2、 船舶被扣押是最终实现船舶优先权的必要条件 | 第55页 |
3、 扣押船舶与担保 | 第55-56页 |
二)、 提起诉讼 | 第56页 |
三)、 申请拍卖船舶 | 第56-57页 |
1、 申请拍卖船舶的条件 | 第57页 |
2、 拍卖船舶的基本程序 | 第57页 |
3、 拍卖船舶所得价款 | 第57页 |
四)、 参与分配 | 第57-60页 |
1、 申请债权登记 | 第57-58页 |
2、 债权人会议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