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一) 合作学习 | 第10-11页 |
(二) 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 | 第12-14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 | 第14-27页 |
一、 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的契合 | 第14-15页 |
(一) 合作学习出现的学术背景 | 第14页 |
(二) 合作学习出现的时代背景 | 第14-15页 |
二、 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必要性 | 第15-18页 |
(一) 新课程改革的呼唤 | 第15页 |
(二)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引 | 第15-16页 |
(三) 合作学习策略实施的必然 | 第16-17页 |
(四) 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 | 第17-18页 |
三、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机制与类型 | 第18-23页 |
(一) 师生互动的过程与机制 | 第18-20页 |
(二) 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 | 第20-23页 |
四、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地位与特征 | 第23-27页 |
(一) 师生互动的地位 | 第23-24页 |
(二) 师生互动的特征 | 第24-27页 |
第二部分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问题分析 | 第27-35页 |
一、 师生互动的传统问题在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延续 | 第27-29页 |
(一) 教师互动意识淡薄 | 第27页 |
(二) 教师缺乏互动方式的灵活性 | 第27-28页 |
(三) 互动内容缺乏人文关怀 | 第28-29页 |
二、 语文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新问题 | 第29-32页 |
(一) 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价值混淆 | 第29-30页 |
(二) 师生互动时机的把握不到位 | 第30页 |
(三) 合作学习方式的盲目应用 | 第30-31页 |
(四) 大班额对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制约 | 第31-32页 |
(五) 学生参与度参差不齐 | 第32页 |
三、 师生互动不良的原因探寻 | 第32-35页 |
(一) 教师方面的原因 | 第32-33页 |
(二) 学生方面的原因 | 第33-34页 |
(三) 学校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 第34-35页 |
第三部分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 第35-47页 |
一、 观念层面的转变 | 第35-37页 |
(一) 树立与合作学习相宜的教育观念 | 第35-36页 |
(二) 重新审视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与任务 | 第36-37页 |
二、 理论认识的提高 | 第37-40页 |
(一) 深刻认识合作学习的目标指向 | 第37-38页 |
(二) 正确认识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功能 | 第38-40页 |
三、 实践层面的操作 | 第40-47页 |
(一) 准确把握师生互动的原则 | 第40-41页 |
(二) 组建利于协作互动的学习小组 | 第41-43页 |
(三) 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 | 第43-44页 |
(四) 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 | 第44-45页 |
(五) 培养和指导学生的合作技能 | 第45页 |
(六) 加大对互动弱势群体的关注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