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2 研究依据 | 第11-12页 |
3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4 以核糖体DNA基因簇为靶分子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5 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虫草无性型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种间关系及其与寄主的联系 | 第17-18页 |
·菌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ITS区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有性型标本及无性型菌株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主要试剂及配置 | 第23-24页 |
2.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DNA提取(氯化苄法) | 第24-25页 |
·DNA检测 | 第25页 |
·ITS1-5.8S rDNA-ITS2区特异性PCR扩增及测定 | 第25-26页 |
·ITS区域扩增引物 | 第25-26页 |
·PCR扩增反应体系 | 第26页 |
·PCR扩增反应的循环参数 | 第26页 |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6页 |
·序列测定 | 第26页 |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6页 |
·形态学观察 | 第26-27页 |
·接种 | 第26页 |
·培养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57页 |
1 台湾虫草及其无性型关系的分子确证 | 第27-29页 |
·DNA纯度的检测 | 第27页 |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27页 |
·ITS序列的分析 | 第27-29页 |
2 根足虫草琅琊山变种及其无性型关系的分子确证 | 第29-31页 |
·DNA纯度的检测 | 第29页 |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29页 |
·ITS序列的分析 | 第29-31页 |
3 蝙蝠蛾拟青霉和粉拟青霉的比较研究 | 第31-36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31-32页 |
·形态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32-36页 |
4 两种子囊孢子呈双梭型虫草的形态学比较 | 第36-43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36-39页 |
·形态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39-43页 |
5 蚁虫草、柱形虫草及其无性型关系的分子确证 | 第43-46页 |
·ITS序列的分析 | 第43-46页 |
6 草剃虫草Cordyceps kusanagiensis Kobayasi & Shimizu 及其无性型关系的分子确证 | 第46-48页 |
·DNA纯度的检测及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46页 |
·ITS序列的分析 | 第46-48页 |
7 珊瑚虫草及其无性型关系的分子确证 | 第48-51页 |
·珊瑚虫草无性型培养特征观察 | 第48-49页 |
·DNA纯度的检测 | 第49-50页 |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50页 |
·ITS序列的分析 | 第50-51页 |
8 长座虫草及其无性型关系的分子确证 | 第51-53页 |
·DNA纯度的检测 | 第51页 |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51-52页 |
·ITS序列的分析 | 第52-53页 |
9 来自泰国的几个菌株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和形态学观察 | 第53-57页 |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53-54页 |
·ITS区序列的分析 | 第54页 |
·形态学观察 | 第54-57页 |
讨论 | 第57-61页 |
1 虫草有性型及无性型关系的确证 | 第57-58页 |
2 虫草无性型的分类的研究 | 第58-59页 |
3 可能是同物异名的虫草的研究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