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5页 | 
| ·前言 | 第14-15页 | 
| ·竹材简介 | 第15-19页 | 
| ·我国竹材分布 | 第15-16页 | 
| ·竹材的结构 | 第16-18页 | 
| ·竹材的化学成分 | 第18页 | 
| ·竹材的应用 | 第18-19页 | 
| ·竹炭简介 | 第19-20页 | 
| ·活性炭的制备 | 第20-26页 | 
| ·活性炭的制备原料 | 第20-22页 | 
| ·植物类原料 | 第20-21页 | 
| ·矿物类原料 | 第21页 | 
| ·塑料类原料 | 第21-22页 | 
| ·其它含炭废弃物 | 第22页 | 
|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第22-26页 | 
| ·气体活化法 | 第22-24页 | 
| ·化学活化法 | 第24-26页 | 
| ·气体/化学综合活化法 | 第26页 | 
| ·其它活化法 | 第26页 | 
| ·超级电容器及电极材料研究 | 第26-33页 | 
| ·超级电容器机理 | 第27-29页 | 
| ·非法拉第模式 | 第27-28页 | 
| ·法拉第模式 | 第28-29页 | 
| ·超级电容器分类 | 第29-30页 | 
|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 | 第30-33页 | 
| ·炭电极材料 | 第30-32页 | 
| ·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 | 第32页 | 
|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 | 第32-33页 | 
| ·选题意义及目的 | 第33-35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5-41页 | 
| ·实验原料及装置 | 第35-36页 | 
| ·实验原料 | 第35-36页 | 
| ·实验装置 | 第36页 | 
| ·活性炭的制备 | 第36-38页 | 
| ·竹炭的制备 | 第36-37页 | 
| ·活性炭的制备 | 第37-38页 | 
| ·水蒸气活化 | 第37页 | 
| ·氢氧化钾活化 | 第37-38页 | 
| ·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38-41页 | 
| ·活性炭性能的分析测试 | 第38-39页 | 
|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 | 第38页 | 
| ·热重分析 | 第38-39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9页 | 
| ·场发射扫描电镜 | 第39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9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9-41页 | 
| ·超级电容器组装 | 第39-40页 | 
| ·超级电容器电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竹材及竹炭结构性能分析 | 第41-57页 | 
| ·竹材结构性能分析 | 第41-42页 | 
| ·竹炭结构性能分析 | 第42-49页 | 
| ·炭化工艺制定及炭化收率 | 第42-44页 | 
| ·竹材的热重分析 | 第42-44页 | 
| ·竹材的炭化工艺及炭化收率 | 第44页 | 
| ·竹炭形貌特征 | 第44-46页 | 
| ·竹炭微量元素分析 | 第46-47页 | 
| ·竹炭 XRD分析 | 第47-48页 | 
| ·竹炭导电性分析 | 第48-49页 | 
| ·高比表面竹基活性炭结构性能分析 | 第49-56页 | 
| ·竹基活性炭活化收率 | 第49-50页 | 
| ·竹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 第50-56页 | 
| ·竹基活性炭比表面积 | 第51-52页 | 
| ·竹基活性炭吸附-脱附等温线 | 第52-54页 | 
| ·竹基活性炭孔分布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竹基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 第57-67页 | 
| ·竹基活性炭微量元素对超级电容器电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 ·竹炭炭化温度对超级电容器电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 ·竹基活性炭活化剂对超级电容器电性能的影响 | 第60-63页 | 
| ·竹基活性炭活化温度对超级电容器电性能的影响 | 第63-66页 | 
| ·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分析 | 第63-65页 | 
| ·超级电容器的循环伏安分析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75-76页 |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