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无损检测技术概况 | 第12-13页 |
·五大常规检测技术 | 第13-14页 |
·射线检测 | 第13页 |
·超声波检测 | 第13页 |
·磁粉检测 | 第13-14页 |
·渗透检测 | 第14页 |
·涡流检测 | 第14页 |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 | 第14-15页 |
·五种常规检测技术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比较 | 第15-17页 |
·本人需要完成的课题内容及意义 | 第17-19页 |
2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的概况 | 第19-24页 |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9-20页 |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关键技术 | 第20-22页 |
·红外热波技术应用的国内外动态 | 第22页 |
·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的意义 | 第22-24页 |
3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理论 | 第24-40页 |
·脉冲红外热成像的原理 | 第24-29页 |
·锁相红外热成像的原理 | 第29-32页 |
·积分法单通道模拟锁相热成像的原理 | 第30-31页 |
·积分法双通道模拟锁相热成像以及数字锁相的原理 | 第31页 |
·积分法双通道数字锁相热成像 | 第31-32页 |
·FFT法的基本原理 | 第32页 |
·脉冲热成像技术装置组成 | 第32-37页 |
·热激励系统 | 第33-34页 |
·红外热像仪 | 第34页 |
·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 第34-35页 |
·系统工作原理 | 第35-37页 |
·锁相热成像装置组成 | 第37-40页 |
·超声锁相装置示意图 | 第37-38页 |
·光锁相的装置示意图 | 第38-40页 |
4 锁相热成像的算法以及热源特性研究 | 第40-46页 |
·积分法 | 第40-41页 |
·积分法的原理 | 第40页 |
·积分系数的选择 | 第40-41页 |
·FFT算法 | 第41-44页 |
·FFT 算法基础 | 第41-43页 |
·FFT程序设计 | 第43-44页 |
·周期热源特性分析 | 第44-46页 |
5 模拟实验研究 | 第46-49页 |
·模拟缺陷的制作 | 第46-47页 |
·实验条件 | 第47页 |
·数据处理 | 第47-48页 |
·模拟实验结论 | 第48-49页 |
6 实用光锁相装置的制作 | 第49-52页 |
·加热灯的选择 | 第49-50页 |
·热源控制电路的制作 | 第50页 |
·锁相频率f_(lockin) 信号发生器 | 第50-51页 |
·锁相频率信号的功率放大 | 第51页 |
·控制电路框图以及实际电路图 | 第51-52页 |
7 光锁相检测实例 | 第52-70页 |
·涂层检测 | 第52-54页 |
·涂层试件描述 | 第52页 |
·实验条件 | 第52页 |
·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不锈钢激光焊接质量的检测 | 第54-59页 |
·激光焊接件简介 | 第54页 |
·试件描述及实验 | 第54-58页 |
·实验结论 | 第58-59页 |
·电路板分层检测实验 | 第59-64页 |
·PCB制造工艺 | 第59页 |
·试件描述 | 第59-60页 |
·热穿透能力分析 | 第60-61页 |
·电路板分层检测实例 | 第61-64页 |
·C/SiC燃烧室—喷管质量检测 | 第64-66页 |
·锁相热成像技术中相位图的理论分析 | 第64-65页 |
·C/SiC喷管检测实验 | 第65-66页 |
·飞机机翼无损检测 | 第66-67页 |
·碳纤维冲击损伤检测 | 第67-70页 |
·试件描述以及实验条件 | 第68页 |
·实验结果以及讨论 | 第68-70页 |
8 锁相热成像实验讨论 | 第70-78页 |
·热像仪采样频率的选择 | 第70页 |
·锁相频率的选择 | 第70-71页 |
·采样帧数的选择 | 第71页 |
·频率偏移分析 | 第71-72页 |
·锁相热成像技术在应力,疲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初期探讨 | 第72-73页 |
·试件表面处理 | 第73-76页 |
·表面处理的目的 | 第74-75页 |
·表面处理的方法 | 第75-76页 |
·锁相热成像技术与脉冲热成像技术比较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和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