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雷波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混凝土检测方法 | 第10-14页 |
| ·传统的混凝土检测方法 | 第10页 |
| ·常规的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 | 第10-14页 |
| ·瑞雷波测试法的研究 | 第14-18页 |
| ·瑞雷波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 ·瑞雷波工程无损检测的应用概况 | 第16-18页 |
| ·瑞雷波无损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 ·瑞雷波检测方法的不足 | 第18-19页 |
| ·瑞雷波法检测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瑞雷波的基本理论 | 第23-52页 |
| ·波的传播 | 第23-24页 |
| ·瑞雷波的特性 | 第24-27页 |
| ·频散特性 | 第24-26页 |
| ·瑞雷波形成的最小震中距 | 第26-27页 |
| ·瑞雷波传播速度与介质力学性质间关系 | 第27页 |
| ·波长与穿透深度 | 第27页 |
| ·表面波与介质孔隙水 | 第27页 |
| ·瑞雷波的传播方程 | 第27-47页 |
| ·均匀半空间内的传播方程 | 第28-30页 |
| ·多层半空间的传播方程 | 第30-36页 |
| ·Knopoff 算法 | 第36-44页 |
| ·快速矢量传递法 | 第44-46页 |
| ·改进的等效半空间法 | 第46-47页 |
| ·混凝土正演模型的建立 | 第47-52页 |
| ·正演模型 | 第48-49页 |
| ·各参数影响程度比较 | 第49-52页 |
| 第三章 瑞雷波实测频散曲线提取与反演分析 | 第52-67页 |
| ·瑞雷波实测频散曲线的提取 | 第52-59页 |
| ·稳态振动法 | 第53-54页 |
| ·瞬态振动法 | 第54-59页 |
| ·测试方法准确性探讨 | 第59页 |
| ·频散曲线的反演拟合 | 第59-67页 |
| ·反演变量的选取 | 第60-61页 |
| ·遗传算法 | 第61-63页 |
| ·阻尼最小二乘法 | 第63-66页 |
| ·反演计算 | 第66-67页 |
| 第四章 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的瑞雷波方法研究 | 第67-89页 |
| ·混凝土强度与弹性波速间关系研究 | 第67-80页 |
| ·概述 | 第67-72页 |
| ·试验方案与设备 | 第72-73页 |
| ·混凝土试件设计参数 | 第73-74页 |
| ·试验数据 | 第74-80页 |
| ·瑞雷波检测混凝土构件的研究 | 第80-89页 |
| ·试验设计 | 第80-81页 |
| ·试验布置与参数 | 第81-82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82-89页 |
| 第五章 公路桥 T 梁结构混凝土质量的瑞雷波检测 | 第89-95页 |
| ·唐山至曹妃甸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 第89-90页 |
| ·瑞雷波测试现场情况与测线布置 | 第90-91页 |
| ·结果处理与分析 | 第91-95页 |
| 第六章 成果与展望 | 第95-97页 |
| ·成果 | 第95页 |
| ·展望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 附录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