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

枯叶蛱蝶生物学特征及种内分化的分子遗传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42页
   ·引言第19-24页
     ·研究背景第19-23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3-24页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第2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第24-40页
     ·栖息地破碎化和野生蝴蝶种群的续存第24-27页
     ·生物种群的分化第27-30页
     ·物种现今分布格局的解释第30-33页
     ·野生蝴蝶种群的保育第33-36页
     ·中国蝴蝶生物学研究和保护第36-40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40-41页
     ·研究目标第4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40-41页
   ·技术路线第41-42页
第2章 枯叶蛱蝶实验种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第42-74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5页
     ·材料第42页
     ·试验地点及试验设施第42-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70页
     ·形态特征第45页
     ·年生活史第45-48页
     ·各虫期的个体发育历期第48-49页
     ·个体发育中的龄期分化第49-53页
     ·成虫习性第53-67页
     ·幼虫习性第67-70页
   ·结论和讨论第70-74页
     ·枯叶蛱蝶幼虫的龄期分化现象第70-72页
     ·成虫滞育的适应意义第72页
     ·产卵习性第72页
     ·幼虫习性第72-74页
第3章 枯叶蛱蝶实验种群生态学研究第74-96页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材料第74页
     ·试验地点及试验设施第74页
     ·试验方法第74-76页
   ·结果分析第76-93页
     ·实验种群各期年龄组配第76-78页
     ·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第78-90页
     ·性别比例第90页
     ·生殖力第90-93页
   ·结论与讨论第93-96页
     ·枯叶蛱蝶实验种群的主要生态学特征第93-94页
     ·高死亡率、生境异质性和野生种群的续存第94-96页
第4章 地理种群成虫形态特征比较第96-105页
   ·材料与方法第96-98页
   ·结果分析第98-103页
     ·各地成虫形态特征第98页
     ·前翅顶角突出第98-100页
     ·前翅宽度和高度第100-101页
     ·前翅外缘突出角度第101-103页
   ·结论和讨论第103-105页
第5章 枯叶蛱蝶地理种群的AFLP 分析第105-120页
   ·材料和方法第105-112页
     ·材料第105-106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106-107页
     ·单个虫体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107-108页
     ·DNA 检测第108-109页
     ·AFLP 扩增第109-111页
     ·扩增产物的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和结果处理第111-112页
   ·结果分析第112-118页
     ·AFLP 扩增结果第112页
     ·基于AFLP 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第112-118页
   ·结论与讨论第118-120页
     ·地理隔离和种群遗传分化第118页
     ·不同种群间的平行进化第118-119页
     ·AFLP 分子标记和遗传分化检测第119-120页
第6章 基于线粒体CO II 和Cyt b 基因片段序列的枯叶蛱蝶种内分化的分析第120-136页
   ·材料和方法第120-123页
     ·材料第120-121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121页
     ·单个虫体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121-122页
     ·COII 和Cyt b 基因片段序列测定第122-123页
     ·DNA 数据处理及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123页
   ·结果分析第123-132页
     ·PCR 扩增结果第123-124页
     ·COII 基因序列特征第124-126页
     ·基于COII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126-128页
     ·Cyt b 基因序列特征第128-130页
     ·基于Cyt b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130-131页
     ·基于CO II、Cyt b 基因联合数据的系统发育分析第131-132页
   ·结论和讨论第132-136页
     ·枯叶蛱蝶地理种群间COⅡ序列差异第132-133页
     ·地理种群间Cyt b 基因序列的变异第133-134页
     ·北方种群组内线粒体基因序列一致性的解释第134-136页
第7章 结论和讨论第136-156页
   ·主要结论第136-141页
     ·枯叶蛱蝶的主要生物学特征与生活史对策第136-137页
     ·枯叶蛱蝶的种内分化第137-141页
   ·讨论第141-156页
     ·种的起源第141-142页
     ·扩散传播和南方种群间遗传格局的形成第142-143页
     ·北方种群组的建立和遗传格局的形成第143-153页
     ·不同种群间的平行进化第153页
     ·枯叶蛱蝶的保育第153-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73页
附录A第173-176页
附录B第176-178页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课题情况和论文发表第178-179页
致谢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下一篇:农民工工资基金管理及支付系统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