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生平与创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朱素臣之创作观 | 第15-34页 |
第一节 :历史剧中的“忠孝观” | 第15-20页 |
第二节 :公案剧中的“正义观” | 第20-23页 |
第三节 :世情剧中的“善恶观” | 第23-28页 |
第四节 :爱情剧中的“爱情观” | 第28-31页 |
第五节 :整体剧作的“伦理观” | 第31-34页 |
第三章 结构形态 | 第34-46页 |
第一节 :阐述戏曲结构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对朱素臣作品结构模式的归类分析 | 第36-42页 |
第三节 :结构的典范——《十五贯》 | 第42-46页 |
第四章 人物形象 | 第46-62页 |
第一节 :人物形象述略 | 第46-59页 |
第二节 :人物设置的总体特征 | 第59-62页 |
第五章 叙事特色 | 第62-66页 |
其一:题材来源 | 第62-64页 |
其二:对次要人物推动剧情发展之特点的归纳 | 第64-66页 |
第六章 馀论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