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证言程序规范研究--以刑事审判为视角
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证人证言概述 | 第8-14页 |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 | 第8页 |
第二节 证人证言的现状 | 第8-11页 |
一、证人证言程序的缺陷 | 第8-9页 |
二、证人出庭现状及其原因 | 第9-11页 |
三、完善证人证言程序 | 第11页 |
第三节 证人资格界定 | 第11-14页 |
一、证人资格立法例考察 | 第11-12页 |
二、我国证人资格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举证程序 | 第14-26页 |
第一节 出庭证人的范围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关键证人 | 第16-17页 |
一、关键证人的普遍出庭原则及例外情形 | 第16页 |
二、强制关键证人出庭的措施及后果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作证特免权制度 | 第17-21页 |
一、概述 | 第17页 |
二、各国作证特免权考察 | 第17-19页 |
三、我国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 第19-21页 |
四、作证特免权的审查 | 第21页 |
第四节 证据保全程序 | 第21-22页 |
一、证据保全制度的重要性 | 第21页 |
二、借鉴与完善 | 第21-22页 |
第五节 证人出庭程序 | 第22-26页 |
一、审前证据交换程序 | 第22-24页 |
二、通知、传唤证人出庭程序 | 第24页 |
三、查明身份、宣誓程序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质证程序 | 第26-37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26页 |
第二节 交叉询问的利弊分析 | 第26-28页 |
一、交叉询问的优点 | 第26-27页 |
二、交叉询问的缺点 | 第27页 |
三、综合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交叉询问的比较法考察 | 第28-32页 |
一、两大法系的交叉询问制度 | 第28-30页 |
二、我国询问制度的现状 | 第30-31页 |
三、完善我国询问制度的建议 | 第31-32页 |
第四节 交叉询问的程序设置 | 第32-37页 |
一、交叉询问的范围及基本阶段 | 第32-33页 |
二、完善交叉询问的特殊顺序 | 第33-34页 |
三、交叉询问的主要规则 | 第34-37页 |
第四章 认证程序和用证程序 | 第37-42页 |
第一节 认证规则 | 第37-38页 |
一、建立当庭认证制度,公开法官心证过程 | 第37页 |
二、翻证问题的解决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认证与用证的公开 | 第38-42页 |
一、心证公开的价值 | 第39-40页 |
二、我国心证公开的现状 | 第40页 |
三、心证公开的完善 | 第40-42页 |
第五章 证人权利保障 | 第42-47页 |
第一节 证人保护制度 | 第42-44页 |
一、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现状 | 第42页 |
二、完善证人保护制度: | 第42-44页 |
第二节 经济补偿权 | 第44-47页 |
一、经济补偿权立法考察 | 第44-45页 |
二、经济补偿权的立法完善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