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2-17页 |
1. 艾滋病流行形势 | 第12-13页 |
2. 我国艾滋病防治策略 | 第13页 |
3. 国内外高危人群干预实践 | 第13-15页 |
4. 本市高危人群干预进展 | 第15页 |
5. 立题依据 | 第15-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4. 质量控制措施 | 第19页 |
5.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6.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结果 | 第21-37页 |
1. 基线调查 | 第21-26页 |
·场所特征 | 第21页 |
·人口社会学特征 | 第21-24页 |
·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 第24-26页 |
·艾滋病易感行为 | 第26页 |
·HIV/梅毒感染状况 | 第26页 |
2. 干预后调查 | 第26-37页 |
·场所特征 | 第27页 |
·人口社会学特征 | 第27-29页 |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 第29-31页 |
·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回答正确情况 | 第31-32页 |
·安全套使用情况 | 第32-35页 |
·HIV/梅毒感染状况 | 第35-36页 |
·就医方式选择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3页 |
1. 小型娱乐场所暗娼均为外来人员,户籍来源广泛 | 第37页 |
2. 小型娱乐场所暗娼呈现年龄偏大、已婚为主、受教育程度低、经济弱势四大人口社会学基本特征 | 第37-38页 |
3. 对目标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十分必要 | 第38-39页 |
4. 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行为干预可降低目标人群流动性带来的挑战 | 第39页 |
5. 小型娱乐场所综合干预实践 | 第39-40页 |
6. 综合干预效果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建议 | 第44-46页 |
1. 明确定位卫生部门角色 | 第44页 |
2. 强化多部门协作 | 第44页 |
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第44-46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件1: 基线调查问卷 | 第51-54页 |
附件2: 干预后调查问卷 | 第54-57页 |